燃文小说 > 清山变 >清山变

第183节 朝章旧事(3)

发榜之后,梁鼎芬领出落卷来看,才知道是荐而未中——原来,科场考试,因袭而下,形成了一定的规制,卷子收上来,誊抄、校对之后,先交十八房考官看,有佳作的,即刻上堂呈荐,一般而言,主考官不会马上承诺,因为不知道第二场和第三场的文字如何。

而在房考官看来,第一场好,后面两场必不至于很坏,如果真有杰出文字,爱才心切,往往坚决要求当时定夺,谓之'力荐';,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第一场考罢,由帘官送入龙门,到齐之后,主考邀十八房考官聚饮,每房取一两卷,皆大欢喜,不再罗嗦。

他的房考官叫周怡徽,是广西桂林人,和他也算大同乡,照科场的规矩,虽然落卷,也算老师,梁鼎芬打听到了住处,封了八两银子的贽敬去拜门,但周怡徽拒而不纳。给他做了一番解释。

"定是学生策论不好?"

"不是不是,"周怡徽连连摇头,也很觉得苦恼的样子,"只怪我开头荐得太多,到了足下这里,总裁以额满见遗,我曾经请求换一卷,总裁亦复不准。所以未能如愿。"

梁鼎芬无言以对,只好找一些其他的话来谈,说到最后,周怡徽说道,"有幸有不幸,足下也不必怅惘,科名迟早,付之天意,只好以大器晚成期许了。"

"多谢老师关爱,"梁鼎芬也不准备多留,起身告辞,"改日再来请安。"

"请稍待,请稍待,我有一事相求。"周怡徽转身入内,不一会儿的功夫,取出一个画轴,是他祖父的像,要请梁鼎芬题一首诗。

梁鼎芬自然是'谨遵台命';,但把画像拿回来,却不知道如何着笔,因为对这位'荐主';家的太老爷生平行谊一无所知,只好先找广西籍的朋友去打听,很快打听出来了,周怡徽的祖父叫维坛,是乾隆五十二年的翰林,喜欢讲通学,此外就一无事成了。

材料很少,而且落榜之后,梁鼎芬的心境可以想见,懒得为这种应酬事多花心思,便从八股文中出截搭题的办法——将不相干的事硬扯在一起,写了一首七绝。

诗的题目是'荐主周编修怡徽属题尊甫小像献一诗。';诗文是这样写的,"科名几辈到儿孙,道学宗风毕竟尊;我做新诗侑公笑,祝公家法似榕门。"

在诗后自注写的是,'陈文恭公其乡先辈也。';

榕门是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陈宏谋的别号,此人也是在名臣之列,死后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

这句诗的末尾,用的是一个清朝才有的典故——本朝第二个连中三元的故事,值得一谈。

清朝的第一个连中三元是在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四库全书修成,偃武修文,正在极盛的时候,那几年的科场佳话极多,四十三年戊戌会试,考官中有六个是状元!四十四年乙亥恩科乡试,江南闱一榜四元,状元会元各二。

实际上是五元。因为那一科的解元是苏州人钱荣,字湘軨,在四十六年乙丑,先中会元而后状元——他是自明朝商挌以后,三百多年中又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在他之后,就是嘉庆二十五年的状元陈继昌,他是陈宏谋的玄孙,所以诗中最后一句的'祝公家法似榕门';就是希望周家能够像陈家一样,会出三元。

这本来是无可恭维而迫不得已想出来的祝词,不过,在梁鼎芬觉得,这样的诗实在没有什么意味,而周怡徽却很高兴,因为梁鼎芬是两广名士,只言片语亦足增光,而诗中表明自己是他的荐主,这一点也使他本人很觉得得意。

这样一来,自然要想一些酬庸之法了,正好有一个机会,和他一同担任房考官的有一个宗人府主事龚镇湘,龚镇湘有个侄女,从小父母双亡,为母舅家所抚养,龚小姐的这位母舅就是做《十朝东华录》的王先谦。这时长得亭亭玉立,美而能诗,无论做叔叔的,还是做舅舅的,当然都希望她嫁一个翰林。梁鼎芬虽未得中,但才名在外,而且尚未娶妻,现成的一桩好姻缘,俯拾即是。于是秋风得意小登科,这年八月里在京成亲,才子佳人,传为美谈。

梁鼎芬看起来当然志得意满,将新居题名'栖凤苑';。谁料双栖不多时,便即回省归葬,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千里奔波,回到了广东老家——任谁也没有想到,梁鼎芬相貌生得很生猛粗豪,望之怎么也不像南人,倒和水泊梁山中冲出来的好汉差不多,身体却有隐疾——他是天阉!

**********************************************

走笔至此,说几句题外话。清朝末年,似乎很多清流才子都有这样的病症。如翁同龢,如潘祖荫,如梁鼎芬。不知道是因为无力人道,所以发奋读书,所以有锦绣文章流传于后,抑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呢?

***********************************************

龚小姐嫁了这样一个丈夫,心中苦闷可以想见,时间不久,就成了一对怨偶,这也还罢了,不合梁鼎芬因为此事,畏妻如虎,更让龚小姐厌恨。梁鼎芬越来越感觉故乡不能久住,起意要到京中去,以自己的才华,只要努力读书,两榜得中,断不在话下!临行誓墓,立志要来年重下科场,一定要金榜题名,做一个骨鲠之臣。

临走之前,和李慈铭告别,李慈铭也知道他们夫妻两个和文廷式的一段公案,广东于他是伤心地,也不好挽留,而且为他手书了一封八行,让他进京之后,先到肃顺府上,暂时住下再说。就这样,梁鼎芬北上京中,拜见肃顺。留在府中做了一名清客,到三年之后,重新下场,这一次考中了。

三年散馆,梁梁鼎芬馆授职编修。以他的文采,自然是红翰林之一,往来的多是名流,其中走得最勤的是他的同乡前辈南书房翰林李文田。但是,这样一位通人,却深信风水星相,他的'子平之术';,在京里名气甚大,这年为他排八字,算他二十七岁必死。

李文田的星相之学是有名的,许多人都相信他真能断人生死,梁鼎芬算算只有一年可以活了,大起恐慌,便向李文田求救,可有禳解之术?李文田告诉他:除非有什么大祸发生,不然不能免死。

大祸从何而来?想来想去终于给他想通了,'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不妨自己闯一场大祸。恰好廷议和战大计,便拿胡小毛和李鸿章作题目,上折说他二人有'可杀之罪八';。奏折写成,为他的舅舅所发觉,极力阻止,而梁鼎芬执意不从。他的想法是:此折一上,多半会得充军的罪名,既可以禳解免死,又可落个直声震天下的大名,一举两得,十分合算。只是这个打算不足为他人道而已。

但奏折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梁鼎芬不是不知道胡小毛和李鸿章都是皇上眼中的宠臣,可不要因为这一份折子,真惹怒了皇上,杀了自己吧?还是问问旁人的意见比较好。于是到了肃顺府上,把奏本递了过去。

肃顺听他说完经过,又是好笑又觉得奇怪,梁鼎芬才名极大,也确实是胸中有物,想不到却相信这些东西?认真看看他的奏本,攻讦的主要是李鸿章统兵不严,绿营兵士在东瀛国内滥杀无辜;在三原城内大肆需索,耗尽民力;兵士全无教养,以凌辱东瀛女子为乐;还有胡小毛私下与敌媾和,败坏皇上用兵东瀛的大计等一些事,拿来做的文章。

"中堂大人...您以为呢?"梁鼎芬怯生生的问道。

肃顺看过想过,沉吟半晌,他心里在想,梁鼎芬的折子递上去一定会惹祸,但这种口诛笔伐,聊且快意的游戏笔墨,以皇帝的性情,是不会有所重惩的,那还成什么了?不过这倒不失为一个机会:可以救一救李鸿章的机会!

想到这里,豁然张目,"也可以上得,"他说,"有些话,你的身份、品衔就是刚刚好。像我们,就说不得。"

"是,多谢恩相提点,学生明白了。回去之后,誊抄一份,明日就送进去。"

"星海,"肃顺叫着梁鼎芬的字说,"只不过,你可得想仔细了,皇上正在气头上,你可不要引火烧身啊。"

梁鼎芬有点患得患失,他此来肃府,本来就是抱着这样的念头,既要禳解灾祸,又不能太过激怒皇帝,否则,李文田批的八字,怕就要眼前应验了,"那,恩相以为,皇上会不会..."

"你啊,"肃顺好笑的看着他,"怎么,怕了?"

"有恩相在,学生还怕什么?"

"我能说的话,自然会说。"肃顺把奏本的底稿交还给他,用手指着上面的文字说道,"但这方面提及的,胡小毛私下媾和一事,败坏皇上用兵东瀛大计的一段话,还是删改的为好。"

梁鼎芬心思灵动,立刻抓住了他话中的主旨,"恩相,莫不是皇上真有心与日本议和?仗,不要再打下去了?"

肃顺也觉得很欣慰,梁鼎芬闻弦歌而知雅意,诚然不俗!他这句话很有深意,因为朝廷要是和日本议和的话,则便是出于皇帝本人的改弦更张,而他的奏本中若是抓住胡小毛私自媾和一事不放的话,皇帝和朝廷的立足点就很被动了,要是那样的话,皇帝就可能真的迁怒于己,怕就真要有不测之祸了!"这,眼下还不知道进展如何,留待日后再说吧。"

"是。学生明白了。"梁鼎芬心领神会的点头站起,向肃顺行了个礼,带着折本转身离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奥比岛掌控雷霆洪荒之不朽传说重生之我要做太子求仙无门迷航一六四二异界狂君萝莉笔记通天之路地道战之一代功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