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明末之铁血辽东 >明末之铁血辽东

第一百八十七章大战一片石(六)

长城以条石为基础,外包砖墙,宽5米,高10米,顶外侧有垛口,里侧有女墙,每50米至500米建有敌台,每500米至1,000米筑有敌楼,每遇山口、峡谷设关口。绥中境内有九门口关、三道关、黄土岭、夕阳口、无名口、小河口、大毛山口、董家口、城子峪等关口。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位于绥中永安乡西沟村、金家沟村一带。这段长城地势险峻,建筑布局雄伟壮观,有“第三八达岭”之称。主要景观有:大毛山口、锥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金牛洞等。

九门口关位于绥中县李家乡,东距绥中城6.5公里,南距山海关15公里,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京东首关”。九门口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1年),建筑独具特色。在百余米的九江河上,铺就7,000平方米的过水条石,俱为纵行铺砌,边缘与桥墩周围,均用铁水浇注成银锭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筑有九座泄水的城门,关口因此而得名。

城门之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桥,两端筑有围城,恰似桥头堡。九座水门各宽5米,从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连垛口高达10米。两座围城是天启六年(166年)增筑的,各有七个券洞,里砖外石,高大雄伟,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江河上护城泄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1公里,墙高约8米。城墙高大坚固。墙身为砖石结构,顶宽5米,底宽6米,墙高8米,外侧有垛口,里边有女墙,巍峨壮观。

据文献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年),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81年),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19—19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0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一带军事防御设施密集、完备。两敌楼之间相距仅七八十米,在公里范围内,有敌楼1座,哨楼4座,战台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布局严密,异常坚固。九门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九江河已接近干涸,人们在下游建起了一座橡胶坝,截流少量河水,刚好漫过城门下的一片石,不过河水还算清澈,燕尾形银锭扣还依稀可见,水中还游荡着小鱼儿呢。

九孔城门横跨河上构成一座桥城,桥的两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称“水牢”的围城,向桥头堡一样与桥上形成交叉的军事力量。围城的设置据说也是长城关隘中独一无二的。它看起来更像个竖井,内侧用砖砌成,有圈门和向外的射击孔,外侧用石砌成,与桥城浑然一体。“京东首关”的匾额刻在最北侧的城门之上。

九门口长城还有一奇特之处,那就是城墙下的山体内的一条明代修建的长城隧道。长城隧道沟通长城内外,里面可以驻军,贮存武器粮食,连水井、伙房、厕所也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供奉关公的祠堂,犹如一座地下宫殿。

当地人也意识到这条隧道的价值,经过整修,铺设了照明装置,连同隧道口外面的所谓的“禽鸟观光园”一同搭售,搞了一个游览通票,不经过禽鸟观光园也就无法进入隧道,可谓生财有方啊。

九门口关城两侧长城蜿蜒交错,向南一侧上风陡峭,敌楼林立,向北山一侧势舒缓,敌楼遥相呼应。登临城墙,两侧田园风光秋色正浓,果园里的果树正结满果实,果农们则各自提了篮子守在路旁向游人兜售,叫卖声倒也简单,那时的物价也很便宜,毕竟我提到的是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刚摘的噢,5块钱一筐随便捡,都是当地特产水果。

九门口长城是在邓小平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后,最早修复的长城地段之一,但是知名度却远不如十数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虽是“黄金周”期间,游客依然不多。从高速公路出口到九门口长城的十余公里乡村公路修得很好,但车辆稀少,要不是远处隐约的山峰和路边的干涸的河床,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前面就是曾经闻名的九门口关呢。虽然距离纵贯辽西走廊的高速公路仅十公里之遥,驱车过来只需十几分钟,但是登临敌楼四下眺望,只见雾霭中远山如黛,山峦间长城似线,古时的号角声早已飘渺无踪,来时的车轮呼啸也充耳不闻,昔日沟通关内关外的重要通道,如今已成阡陌,偶尔还有记得它的人们,匆匆而来,草草一瞥,又扬长而去,只留下无言的大墙和固守着家园的人们。

书归原文。当晚,清军进至山海关外15里处一线集结,多尔衮还是头一次来到这么近的观看这里的地势。他率领亲兵卫队来到一处制高点观看山海关四周的地体地貌。就发现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

多尔衮回到大营仔细安排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要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瞧。不可焦急出兵,待他们二虎相争道一定程度,农民军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消耗殆尽之时再出手相助。一来可以大大消耗农民军的体力,二来可以削弱吴三桂的各人实力。

再表农民军。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逼降通牒,遭拒绝后,一面令唐通、白广恩部近二万人从一片石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

吴三桂着急的跟孙子似的,大骂满清说话不算数。说是要马上派援兵可就是迟迟不跟相助。哦!我明白了,这是看我的哈哈笑啊!真想不求他们,可人在矮檐怎敢不低头啊!不行的话还是靠自己。

吴三桂马上分兵派将,以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大顺军攻关。双方激战于西罗城附近,守军为摆脱困境,诈降诱大顺军数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在北翼城,大顺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守军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顺军未能进据罗城。

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经一日激战,多尔衮已知大顺军虚实,遂采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慎战之策,欲待大顺军与吴三桂部连战疲惫时,突出奇兵,一举取胜。

公园一六四六年,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见情势危急,率轻骑寥寥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清军营垒,跪降于多尔衮。

多尔衮一见是吴三桂亲自求见自己,心里有种满足感,比起当年的皇太极,他也没能做到我这一步。当即赐坐赐茶好生款待,二人客气了几句。

吴三桂脸色不好看心里火急火燎的,对多尔衮言:“王爷,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我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

多尔衮见吴三桂归顺非诈,接受吴三桂的请求,不过有话在先:“三桂啊,你既然真心投靠我等,那么就必须入乡随俗喽!请你把头发剃了,服装换了。”

这时的吴三桂已经真的是六神无主,你多尔衮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只要你肯出兵击退农民军就行。这也反应出吴三桂也是个贪生拍死之辈。

多尔衮见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换了衣服,马上许诺将皇太极之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

其实建宁公主是金庸瞎编的一个人物,她的原型是和硕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其母为庶妃奇垒氏。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宁公主初号和硕公主,又称和硕恪纯公主、金福格格。公主于顺治十年(165)1岁时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吴应熊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康熙四十三年(170)公主去世。(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狄仁杰探案之九连环我团长叫李云龙抗战之野狼突击队万界垃圾工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快穿]神级签到系统:开局一幢商业城元素箭师[综穿]穿穿你就习惯了锦乡里南明副榜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