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大齐天下 >大齐天下

第七章 众叛亲离

田家的密室内,坐着田武、田单、韩聂、慎到四人。

田武三人听到田单的那句话,忽然感到自己又苍老了几年,没有错,他们的确老了,未来是年轻人的,而事实上,他们也不得不功成身退。

田武已经默认自己的失败,让出家主之位。他明白田单的意思,年轻就意味着气盛,气盛也就表示内力回复得迅速,只要田单逼着他不放,不眠不休,一直打到分出胜负,那么不管是对峙一天还是两天,最终败的还会是他。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此刻的田单心地无比坚韧,仿佛已将自己的心锤炼成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剑。这样的心,这样的剑,一旦作出韧性的反抗,那么任谁都不会好受,武功较量如此,对阵沙场也是如此。

这是一颗将军的心,这是一把将军的剑。自信,坚韧,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进而料敌,斡旋,侍机寻求破敌之道。

将宗族交到田单手里,他可以放心的隐退了,然而他的两位好友呢?

田武叹道:“齐王为何如此不智,罢免韩兄的相位?”

韩聂本身通晓文谋武略,又兼是秦昭王的至交好友,一日有他在相位,齐国即使惨败,也总有办法与秦国割地讲和,说动秦王退兵,而事实上,当初齐湣王任用韩聂为相,也是为向秦国示好,再动之以利,使秦国不出面干涉,任由齐国攻取宋国,远交近攻下,齐国第三次出兵攻宋,终于灭亡了国力仅次于“七雄”的宋国。

宋国的亡国之君宋康王曾和魏王、赵武灵王等国国君一样进行改革,图谋富强,几年之内,宋康王灭了滕国、伐薛,攻取楚淮北地,连齐、魏两国在他手上也小有吃亏,由此其国力可见一斑。不过宋康王生性荒淫骄暴,夜夜长饮达旦,不爱民众,暴虐嗜杀,遂时人有称之为“桀宋”者。后来宋康王又学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太子,未能处理好臣民之间的关系,国内终于发生内乱,相国唐鞅争权,驱逐太子出宋,原本上下团结而防守坚固的宋国政局不稳,终抵不住齐国的第三次侵伐。

而齐国要灭取强盛的宋国,国力的巨大消耗自然不在话下,恐怕军队至今也还未恢复元气,短期内实不宜再与强国交战。这也是战争必须付出的代价,即所谓“兵久而利于国者未之有也”。

韩聂身为主持攻宋的齐相,个中关系自然十分清楚,闻言唏嘘道:“韩某其实是自动退位让贤的。齐王刚愎自用,在灭宋之后,又杀谏臣孤弧喧、陈举二人,只听得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献谄,对讽刺朝政者则加以镇压,叫人心寒不已,真不知当年开庭纳谏的齐威王为何竟会有他这样的后人。”

田单心中明白,兔死狐悲,亦难怪韩聂会感到心灰意冷。

田武黯然道:“走了也好,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吧,慎先生也准备到楚国去了?”

慎到点头表示肯定,接着道:“齐王暴虐,只会是变成另一个宋康王,他到现在还沉浸在灭宋的喜悦中,浑不知齐灭宋之后,声势剧盛,兼有宋以前所得的楚淮北地,天下形势早已大变。如今齐国威胁到了三晋的安危,同时也有碍于秦国在中原的扩张,实已变成了各方面的首要强敌,弄至危如累卵的地步,我若再不走,迟些就怕走不成了。老田你现在是否后悔,当年为何不助孟尝君登上王位?”

十年前,即周赧王二十一年,齐国贵族田甲掳劫齐湣王,原想自立为王,又恐威望不足以服众,于是退而求其次,想要拥立孟尝君田文为齐王。当时田文、田武两个家族可谓是田氏贵族之首,在齐国声望甚至高过齐湣王,若没有此二人的扶持首肯,无论谁在王位都会如坐针毡。在“田甲劫王”的事件中,田武却始终坚持拥立正统,他一面敷衍田甲、孟尝君,一面派人联系前朝名将匡章,暗中搭救齐湣王。后来齐湣王得救,藉于贵族权利太大,于是立即着手诛杀田甲,剪除田文、田武等贵族的兵权和其他势力,孟尝君因此免相出走。

田武亦不好受,他虽有功,却因力谏齐王继续任用孟尝君为相而遭到齐王排斥,至今他能安心居住临淄已算是齐王的王恩浩荡。

田武追忆往事,苦笑道:“当时齐王即位才只七年,举用贤能,励精图治,一心想继承乃父宣王的遗志,吞灭三晋,雄霸中原,很有一派明君的势头。”

慎到点头道:“在那几年里,齐国君臣一心,攻城略地,使敌国不敢侵犯,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则是合齐、魏、韩三国之师攻秦,以孟尝君为相,由匡章统帅联军,一直攻入秦国的函谷关,使得天下为之震惊,秦人更立即割地求和,以息干戈,此后诸侯再不敢加兵于齐。”

函谷关为秦国的东方锁钥,当年公孙衍为魏相,曾合纵成功,于是有“五国伐秦”之举,公孙衍统帅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到了函谷关。而秦国早就屯雄兵于此地,等联军到关之后,以逸待劳,出动反击,在名将樗里疾的攻势下,五国联军节节溃败,再无力扭转败局,第一次合纵攻秦终以惨败而告终。

公孙衍与张仪同时,一纵一横,其声势倾动天下,这次合纵虽然失败,却仍是煊赫一时,时人景春因而叹道:“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后两年,公孙衍又曾与正值壮年的田文合作攻秦,当时公孙衍为韩相,田文则首次出任魏相,又得田文之父齐相田婴的支持,合纵攻秦的形势大好,可惜在秦国张仪、樗里疾等人的活动下,合纵再一次失败。

一时间秦人以为有函谷关之险就可以高枕无忧,岂知二十年后,却被孟尝君合纵攻入函谷关内,兵锋直指秦国腹地,秦人如何还能不担心震恐!

田武道:“可惜往日的峥嵘岁月难再了,自田甲事件后,齐王性情大变,又或者说本性暴露无疑,总之他变得疑心很重,不敢用宗族之人,又矜骄功伐,不听忠言,唉!也许人总是会变的,也许田甲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韩聂道:“那么田兄到底有没有后悔呢?”

田武苦笑道:“现在再来说这些似乎已没有意义,不过若真是由田文为齐王,那么也许是齐国之福也不一定,不过这肯定不会是我田家之福,起码他便容不得我的存在,欲将我除之而后快,所以我似乎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韩聂道:“现在连老将匡章、老臣王烛也告老还乡了,齐王身边只有夷维那样的佞臣,国家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危难之刻,田兄还不肯出山吗?”

田武岔开道:“苏秦呢?此人自诩计谋在公孙衍之上,是天下第一流的纵横家,有他主持齐国的外交事务,却怎会放任如今的形势出现?”

韩聂欲言又止,表情有些古怪,沉默了半晌才道:“苏秦表现出了几分犹豫,也许他是明哲保身,不想步孤弧喧、陈举二人的后尘吧。”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当今声势最为显赫的纵横家,齐、赵、燕三国都曾先后任之为相,并封他为武安君。

当年赵武灵王死于内乱,秦国想要趁势而灭赵,以打破三强鼎立之局,于是秦相魏冉就采用秦齐并称为“帝”而连横的策略,秦昭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向齐湣王示好,并邀约燕、韩、魏五国结盟而三分赵地。而当时赵国其实是东方各国合纵的盟主,魏相田文就曾率魏昭王和韩国的权臣成阳君在赵都邯郸朝见赵惠王,并献河阳、姑密两城做为赵相李兑之子的封邑。可以说,当时正是秦赵两强相互激烈斗争的关键时刻,而齐国则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秦从燕到齐,说服齐湣王取消帝号,使天下“爱齐而憎秦”,同时联合齐赵两强发动五国合纵攻秦。

苏秦因此而破去秦国与齐连横破赵的计划,挽救赵国于危难。而此时,齐湣王则在苏秦劝说下,将兵锋指向了宋国。

慎到叹道:“这是我和韩兄二人最后一次劝田兄出山,如果田兄仍是回绝,那么老夫也只好出走楚国了。”

田武一声长叹道:“二位请相信田某有不得已的苦衷,送客!”

望着韩聂和慎到二人离去,一言不发的田单终于开口问道:“到底是什么苦衷使老爷子不肯答应他们?”

田武却有些失神道:“走了,走了,韩聂走了,慎到走了,匡章走了,王烛走了,稷下学宫的人也差不多都走了,我田武也要走了。”似是自言自语,却又似在回答田单的提问。

田单直觉不妙,惊呼道:“父亲!”

田武慈祥的看了田单一眼,苦笑道:“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天武剑的第一次败北吗?”

田单冷然道:“是谁!”

田武道:“此人叫墨希夷,年纪只在三十来岁,一身修为却到了天人交感、深不可测的境界,单儿将来若遇到他切要小心,在你的武功未能作出突破前,尽量避免与他正面交锋吧。”

田单终于明白父亲要“走了”的意思,声音沙哑道:“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些年你一直重伤未愈?”

田武此刻早已不复与田单争雄时的威风,脸上却露出坦然的笑容,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以九州的人杰地灵,高手总是层出不穷的,一日未达到武道的颠峰,一日便要担心败北甚至战死。一个武者也只有时时刻刻保持这样的心理,他的武功才能更上一层,在漫长而凶险的道途中攀上最高峰。这些年来,我一直压制着伤势,到最近已经有些失控,所以今日你能来找我比武,我已经感到非常欣慰了。你不要以为我因受了内伤,功力就打了折扣,其实今夜我是以最佳的状态和你比剑的,自从败在墨希夷手上后,我的武功已更进一层,而你能和我打成平手,实在让我老怀大慰,以你如今的武功,应该和当年的墨希夷所差无几了。”

田单一颗心铅坠下去,强忍着热泪,狠狠道:“墨希夷是什么人?”

田武脸色变色苍白,无力道:“鲁仲连知道的。单儿你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的走。”

田单悲从中来,两行热泪再抑制不住的滚滚流淌而下,恳求道:“父亲就不能晚几天再走吗?就不想先见见你的儿媳吗?就不能让我先办了喜事再办丧事吗?”

田武此时却如回光返照,忽然来了精神,怒斥道:“你不是才铸了心剑的吗?却为何如此脆弱,我田家的男儿没有一个是孬种!你若连这点生老病死都看不透,将来还如何面对沙场残酷的嘶杀!我特意要今晚走,不过是想给你那把铸得还不算完美的心剑再加些火候,如果你连这也不明白,那你就不配做我田武的儿子!”

田单突的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猛一咬牙,边淌着热泪边往自己的房间走去。(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好想喜欢你厨妻当道神厨娇妻:时少要亲亲大齐悍卒战国魏武卒大齐信庭侯我体内有仙府洞天大楚小掌柜大楚皇权大楚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