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大唐得道 >大唐得道

三百五九章 安胖子造反了

安禄山的先锋军队已经在黄河北岸蠢蠢欲动。(请记住我们的 )都到这个时候了,李隆基仍然在犯糊涂,他不太相信安禄山真的敢反叛他,这一定是有原因的。他终于想到补救的办法了。

要战争,大唐帝国兵多将广,李隆基当然不怕一个安禄山会把大唐帝国推翻了。但是一旦真正发生战争了,首先受到损害的是大唐近百年的根基,受苦的也是大唐的子民。

按历史的轨迹表明,一个强大的王朝,它的根基一旦动摇了,国运也会跟着衰弱,最后定到致命的覆灭。在唐朝之前,大秦朝,秦朝后是汉朝,隋朝那个不是显赫一时的王朝,最后都是在战乱灭亡它们可以说都前车之鉴

所以,李隆基仍在抱有幻想,想用金钱荣耀来安抚安禄山,平息这个不好的苗头

李隆基一边严厉批评杨国忠不作为,一边叮嘱户部紧急拨给平卢郡一笔粮饷,同时还册封安禄山为东平君王,左羽林大将军。

安禄山一下子得到这么大的好处,确实让他犹豫了。大唐的根基实在是太稳固,安禄山现在兵强马壮不假,但他本人对这次造反的成功率也没底。他虽然有反叛之心,但是现在可不是时候。提前反判确实是被杨国忠逼得走投无路了。

就在安禄山犹豫不决的时候,发生一件事,让安禄山更加坚定了造反之心。这件事就是年初时,西北方小国恒罗斯冒然进犯。高仙芝奉命率五万大军去征讨,结果,因为地形不熟悉,加之高仙芝小看了这个小国,结果遭到了敌人的埋伏,损兵折将不说,还丢掉了几个关卡,灰溜溜的败退回来。

一向是战无不胜的高将军居然败给了一个无名小国。这个的战败可谓是举国震惊了。.点安禄山当然也接收到这个消息,心里转念一想:既然一个小小的恒罗斯国都能把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打到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从此可以看出,大唐的军队战斗力是怎么样了。

高仙芝的战败给了安禄山极大的信心了。不管是不是巧合,算是上天注定要他造反吧。

就这样,安禄山公然造反了。当然他仍高举着清君侧的名义,带领大军向黄河南岸进发。

安禄山的部队鼓声震天,烟尘千里。他们每天挺进六十里,像狂风一样席卷而过。所经之地,没有人能稍作阻挡。城池毫无抵抗地沦陷。河北的大唐帝国官员,只有三个选择:逃亡,投降和死。

原因很简单:帝国的战争都在边境进行。内地已经一百多年没见过战争了。没有人知道怎么对抗这支大军。他们就像熟透的果子,在暴风中纷纷坠落。大唐帝国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更加坚定了安某人反叛的决心。

安禄山用最快的速度南下,沿途不做停留。二十三天后,他已经冲到了黄河岸边。到长安的路程,至此已经走了一半。

就在安禄山起兵七天后,唐玄宗知道了叛乱的消息。震惊不已,他已经被逼到了死角,再也没有退路。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全力以赴,迎击安禄山

事变来得太过突然,大唐帝国政府毫无准备,手上缺少可用资源。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保卫帝国的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黄河岸边将是第一个战场。安禄山的部队在火速前进,而这一带兵力严重不足,要阻挡安禄山度过黄河,唯有黄河的河水,情形非常危急。

安禄山来势凶凶,但李隆基和朝中大臣们都非常的客观。他们都认为安禄山只是个挑梁小丑,因为唐玄宗手中也有好牌——那就是他的两员虎将,和数十万大唐禁军

第一个虎将是封常清。【叶*子】【悠*悠】

封常清当时担任安西节度使。安西位于现在的新疆,是大唐帝国最偏远的一个边镇。正巧,封常清这个月刚从驻地赶来长安,晋见唐玄宗。这个人身材瘦弱,斜眼跛足,但却是杰出的将领。他曾远征大勃律国(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立下辉煌战功。

第二个是高仙芝。

他的威名更加显赫。高仙芝是高丽人,在大唐军队里服役多年,曾远征过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许多国王、可汗都被他用绳子捆着,献给大唐天子。多年来,他就是帝国神话的一个象征。他刚在怛罗斯城被阿拉伯军队击败。此后他被招回京城。在此危急时刻,他还是迎击安禄山的最佳人选。

两头猛虎披挂上阵,去迎击东方的群狼。

封常清首先纵马出关,前往洛阳招募军队,组织洛阳保卫战。紧接着,高仙芝率领关中的五万军队也开拔了。他驻扎在河南陕郡,担任平叛总指挥。陕郡位于今天三门峡市附近,构成了洛阳之后的第二道防线。

双方一战触发,多年未遇到过内战的大唐内部也处处充满的紧张的气息,战争其实离他们不遥远,说来就来了

京城里,刘得道未雨绸缪,也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做好迁移蜀地的准备。他自认自己之是个无能的穿越者,既然没有能力改变历史,那么只有逃避了。

不料,他这个做法却遭到丐帮上下一片反对了。连一向支持他的叶无迪,洛尘等丐帮元老都对这个突然的迁移表示不解。因为大家都不相信,安禄山能杀进京城来,他们不舍得离开这个繁华的京师,迁往蜀地也就意味着自毁长城,丐帮的辉煌也就到头了。

面对总总质疑和反对声,刘得道无穷辩解了。他当然不会傻到说自己能预知未来,知道大唐的军队一定打不过安禄山的少数名族军。最后还被安禄山攻进长安,肆孼的烧杀抢夺一番,长安也就毁于一旦刘得道要是说出这翻话,别人肯定反驳他是在诋毁造谣,胡言乱语

没办法,刘得道迁移蜀地的计划因为没人支持而搁浅。当然,刘得道也有一个侥幸心理。安禄山提前四年叛乱,已经不是刘得道熟悉的那段历史,期间发生变数也可能有。或许大唐的军队真能打败来犯的安禄山,就算在不挤也将安禄山拦在黄河以北吧。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刘得道发现历史的轨迹或许是没那么容易改变了。安禄山真是个不容易对付的人物

天宝九年十二月初二。

彤云密布,阴风惨淡。隆冬的天气刺骨的寒冷。大唐的军队选择了休战,先锋大军驻扎在黄河以南的当阳。而安禄山的大军阵列在黄河北岸对峙。

这一天,他下令把破船用绳索、草木串起来,横绝黄河。这样浮桥太过脆弱,很难渡过铁骑军。但是当天晚上,一夜寒风呼啸。凌晨,浮桥全部被冰冻,成了坚固的冰桥。

或许是得老天爷庇佑,刺骨的寒冰为安禄山劈出了南下平滑的道路

安禄山大喜,认为是天命所归。一声令下,安禄山十五万大军像驰过冰桥,安然渡过黄河。黄河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沦陷了。现在,中原腹地就像裸露的羔羊。

大唐的主力军大多是步兵,安禄山决定用一万骑兵来牵制大唐的主力军。而他的主力郡则绕过当阳,直接朝中原杀奔而来。这一举意图是搅乱中原,击散大唐沉淀多年的强大信念。

原大地上,第一个牺牲品是陈留城,也就是现在的开封。铁甲军掀起的烟尘淹没了城市。安禄山闪电般攻陷了陈留。河南节度使被斩于军门,一万守军也被尽数屠杀。陈留城也被洗劫一空,鸡犬不留。

安禄山这一个闪电之举,果然让大唐帝国的臣民彻底震惊了。陈留城的沦陷一时让李隆基感到措手不及,心中不由得的恐慌起来。加上群臣的劝解,他连连下圣旨催促高仙芝率兵讨敌

这下打乱了高仙芝原本的部署,连连被李隆基的催促,他不敢抗命,结果率大军仓促出战。在冰天大雪的天气里跟安禄山的骑兵交手,虽然人数比叛军多了好几倍,不过叛军全是骑兵,结果遭到敌骑的游击战,大唐军队疲于奔命追赶。最后敌人铁骑兵骤然从尘烟里冲出,铺天盖地的扑来,就像铁的风暴。风暴席卷之处,一切抵抗都终结了。

转眼间,阵列就被冲散,唐军全线溃败。满地都是死尸和丢弃的长矛、盾牌。

这不是一次战斗,而是一场大屠杀。

这支军队根本不是狼群的对手,最后高仙芝再次遭到重创,大唐帝国上下都被震动了。不败将军遭到了巨大的信任危机。杨国忠与高仙芝一向不和,二人有过节。高仙芝接连战败,这家伙居然不顾大唐的安危,趁势向李隆基进言:说高仙芝老了,之前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若是再让他领兵,恐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大唐危已啊

事实摆在眼前,李隆基也觉得杨国忠说的有道理,连夜下一道圣旨召回高仙芝回京候命,命封常清出洛阳接管他的军队,收拾残余,全力抗击安禄山

.......................................。.。

大唐得道三百五九章 安胖子造反了(正文)

相关推荐:不科学女神养成先知的我被迫揭竿起义倾国红妆从神级卡牌开始入侵异世界金牌驭灵师不可能这么怂驭灵师手札重生驭灵师最强狂暴升级系统异能进化崩坏三之终焉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