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大明伪君子 >大明伪君子

第628章 资治通鉴

用力过猛!

用力过猛也!

朕不是自虐狂!

成化皇帝心中又惊又怒,后悔不已,没事玩什么纳谏呢?

这下玩脱了,不但考生信以为真,连改卷的这些老官僚也信以为真,以为成化皇帝真心想做一位“中兴之主”,尽拣些难听的打圈,这就造成了全是一边倒的激烈批评。

问题是批评就批评吧,还尽写一些哗众取宠,一听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得出来的德行。

成化皇帝真真有一种捡起一块石头,朝着天上奋力一扔,口里大叫着“奋发努力”,结果石子落下,正正砸中头顶的感觉。

做人难,做皇帝更难,做个正常点的皇帝更是难上加难——朕太难了!

此时此刻,成化皇帝对于考生的观感从期待到失望再到愤怒再再到逆反,已经从一腔热情化为了冰冷的寒流。

他已经准备要开文字狱了,彻底彻查这些试卷里的谬误,都有哪些无君无父之语,不狠狠地整顿一番这些狂生,以后天下读书人以此为例,不定还会说出多难听的话呢!

大家都是要脸的,你不给我脸朕也不必给你们脸,这很公平!

成化皇帝怒火熊熊,抓起桌上的九龙白玉杯猛地摔在地上,“呯”的一声摔得粉碎!

满殿的小太监都惊得缩成了一团,生恐喘气大了一些被迁怒到自己头上。

梁公公低着头,看不出什么表情,又抽出一张试卷开始朗诵起来。

作为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梁公公不用看就能准确地掌握成化皇帝此时的心情,二十多年的陪伴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用民间的话说就是“你一撅腚我就知道你会拉什么耙耙”!

嗯,火侯差不多了,该方唐镜这份试卷出场了!

“欲求治国之道,必先明……明……明……”

梁公公读到这里已经惊慌失措,口蠕蠕而不敢言,浑身一阵筛糠,双手猛地一阵颤抖,手里的试卷就“吧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成化皇帝怒道:“何事惊慌至此?”

梁公公满面惶恐地跪伏到地上,颤巍巍地说道:“皇爷,奴婢……奴婢不敢再念,都是些大不敬之语啊,皇爷,咱们别听了,随便点出两个状元算了。”

成化皇帝更怒道:“混账东西,状元岂可点两个!上面写些什么混账话,给朕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

梁公公流泪道:“我的皇爷,不可啊,此文字字如刀,气坏了龙体可怎生是好,不如眼不见为净,顺了他们的意也就是了!”

“连你也怕了!”成化皇帝头顶几乎冒烟,厉声道:“朕偏要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字字如刀,念!”

梁公公几乎瘫倒在地,却“不得不”哆嗦着拣起试卷,颤抖着声音念道:

“欲求治国之道,必先明亡国之道!”

成化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气,什么叫“先明亡国之道”?这是要咒朕亡国么?

自古以来,哪有学习亡国之道的!

写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心思?

但这话似乎也有些道理。

只是这话太犯忌讳了,“亡国之道”这样的词是不应该出现在殿试试卷里的。

这一点,曾经的内书房学霸梁芳梁公公十分清楚。

这是龙之逆鳞,触之则怒,必受其重也!

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内书房制度了。

内书房的设立,还要从太祖高皇帝重组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大权独揽,以乾纲独断的大气魄治理天下的时候谈起。

废除丞相制,皇帝当然把全天下的决断权就抓在了手里。

太祖想来,自己这般英明神武,连鞑子都被打得哭爹叫娘,天下还有什么事可以难得倒?

在朕的治理下,天下大治不远也!

为了理想,他独自一人面对六部三寺海量的事务时,义无反顾地玩了老命地疯狂工作。

太袓皇帝有多工作狂?据史书记载,他早上三时不到就要起床工作,晚上九时才罢政,中间是不间断的,午休也是没有的,除去吃饭睡觉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基本就泡在案牍文山之中,每天接见大臣,讨论政务就是他的休息时间。

后世的九九六零零七在他面前简直是弱爆。

有人排了一个历代皇帝勤奋榜,前十名里,老朱一家就上榜了三位(洪武帝朱元璋,弘治帝朱祐樘,崇祯帝朱由检),且老朱太祖荣膺榜首,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难能可贵。

但太祖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喜欢以已度人,总认为自己可以连轴转,别人应该也行,所以在他的强硬压制下,百官也都跟着连轴转。

众人自然是叫苦不迭,加之太祖时期放假少得可怜(一年三天休沐),年薪更是少得可怜(县令年薪粮八十石,有一半用贬值极快的宝钞充数。),还不可以赚外快(贪污五十两剥皮),如此高强度下,自然有人吐糟,一名叫钱宰的官员作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五更朝罢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太祖得知大怒,作诗一首呵斥之: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日高丈午犹拥被。”

虽然已经很疯狂了,但太祖毕竟是人不是铁,也渐有力不从心之感。

但要让太祖放权,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便需要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分担出去。

比如读奏折,整理文案,统计分类等等琐碎的工作。

没有任何根基的太监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于是太祖就开始把一些琐碎的政务分派给身边的太监。

不过太监的文化素质普遍很低,文盲半文盲占了大多数,识文断字的太少。

太祖时期也就只能将就着用用。

到了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吸取了太祖的经验,有意识地主动培养小太监学习文化。

于是,在成祖的安排下,翰林院开始定期派人进宫教导这些小太监学习。

而到了宣德时期,宣宗朱瞻基十分干脆地将这种规则定为制度,于是宣德元年七月,内书房正式宣布成立。

《明史》记载:

“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史书,这内史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其后大学士陈山亦专其职,遂定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自此内宦如通文墨。”

小太监们学习的东西除了正常学堂所必修的四书五经之外,还要研习《忠鉴录》等警示类课程,主要是太监中的一些正反案例。

另外一项重中之重就是学习“判仿”,对具体事务进行模拟处理,为以后履行“批红业务”做准备。

这就是后来的硬性规定“非内书房高材生不得入司礼监”的由来了。

而且小太监们学成之后的毕业试也与科考相似,除了业师考试之外,还要面临皇帝的最终殿试。

由皇帝出题,过关者便是太监界的进士了,可进入二十四衙门作为储备干部。

当然,最好的选择无疑地分配到东官侍读和司礼监文书一类,前者是日后的天子近臣,后者也有很大机率升任为秉笔太监。

次一等的就是御马监这样的实权衙门,也是天子近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一类,比如梁芳公公就是个中的翘楚,在御马监为皇帝的吃喝玩乐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公公的地位。

作为皇帝最亲近的身边人,梁芳自然知道皇帝最忌讳什么。

亡国之道,这样的词若是平常时也还罢了,可现在的成化皇帝已是怒不可遏,正是最为敏感多疑的时候,一点点不对路就能联系到诸多负面意思上去,正所谓疑心生暗鬼是也!

成化皇帝的反应完全被梁芳带进了坑里,确实是杀人的心都有了。

这尼玛确实如梁芳所说,字字如刀啊!

很好,朕先给你一刀!

深吸了一口气,成化皇帝反而镇定了下来……

亡国之道么?开头便如此犀利,很好,朕倒想看看后面还有些什么大逆不道之语。

“继续,不要停!”

成化皇帝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这当然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可梁芳心里还是失望得一弊,不是应该拖出去打死的吗?

梁芳千算万算,却还是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帝王学习的教材和他们太监学习的教材是不同的。

成化皇帝还是太子时,教材里份量最重的科目便是《资治通鉴》。

何为“资治通鉴”?

宋神宗给出的定义是:“资于往事,有鉴于治道”!

《资治通鉴》可不就是专为皇帝讲解亡国之道,以史为鉴的么?

因此,方唐镜这一句“欲求治国之道,必先明亡国之道”,实在是与“资治通鉴”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由勾起了成化皇帝的一些过往记忆。

成化皇帝为太子时,除了东刘先生(刘珝)外,还有一位王侍读,专为其讲解《资治通鉴》,两人关系十分亲厚,可惜这位王侍读并没有等到他登基,就已一病西去。

一念及此,成化皇帝不由心中一软,且先看看。

作者南墙的那头其他书: 末世: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修仙惊悚直播 修真大科学家 凡人诛仙传
相关推荐:从英雄学院开始的旅行情满雾云山情满沂蒙卑鄙的体修师姐无耻快穿反派只想歼灭正道伪君子大明伪君子美漫之活着就有奖励夺舍成妻僵尸世界:我是一名棺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