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从明末开始生存 >从明末开始生存

第十一章 工作组的到来

整个四八年的冬季,山外是战火连天,山谷内的三家村村民们,却仍过着祖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日子。

直到这一天,山外的工作组来到了三家村,才给平静的村庄带来了一些变化。

一行三人的工作组,是在四九年的春节过后,来到三家村的。

工作组来三家村的工作,一是统计人口,二是查看土改的工作进程,工作组的接待工作,由村长文传根负责。

过罢年才瘸着一条腿回来的村长文传根,把工作组安排在,文启东刚回来时住的那个院子内。

房屋去年已经修缮过了,三间房屋都重新做了屋顶,安装了门窗。

修好的房子,其中一间成了教室。

整个去年下半年,村里的村民,一直在修补房子,基本上把村里被战火焚烧的房子,都整修了一遍,使得三家村看上去不再是一副残垣断壁的景象。

村民们忙着修缮房屋,恢复生产,文启东向老汉文明亮提议的建窑厂,拖到过罢年都一个多月了,还没取得全村人的同意,动工建窑更是遥遥无期。

对此,文启东也不提这事了,除了教村里的十几个孩子识字,只一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一个冬季的时间,在文启东暗地里亲自出手的情况下,凿穿了三米多岩石层,打出了一眼自涌泉式的水井。

这眼自涌泉,每天能自流出十来立方的水量,不但满足了文启东的用水需求,就是他家的几亩地也不愁了。

文启东用石块,围绕着自涌泉水井砌了两个水池,挨着被抬高且盖住的水井口旁边,是一个两三平的小水池,池子里的水用来洗菜淘米等用途。

井口和小水池几米外的下方,挖了一个小半亩地的大水池,有了这个已经算是一个小池塘的大水池,日常洗涤衣物等物品时,就不用再跑到村子里的水井处了。

工作组进村时,文启东正指挥着村里的十几个半大小子,给自家地里的冬小麦苗浇水,美其名曰,劳动锻炼。

今年春季,太行山南麓的雨水不多,文启东的这几亩地,一直处于干旱状态。

文启东的几亩地,由于又处于高处的坡地上,土质不肥沃不说,还容易干旱。

去年种的小麦,发芽率不到百分之六十,地里的麦苗稀稀疏疏不说,还细瘦枯黄,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和坡下其他村民家地里的庄稼不能比。

就这样的地,要是望天收的话,风调雨顺时,每亩能收个二百多斤粮食,要是稍一干旱,大概率连种子都赔进去。

不过,文启东要的就是这效果,真要是亩产五六百斤的良田,也会是一个麻烦。

文启东能使唤动这些半大的小子丫头们,是因为文启东现在是他们的老师,正在教他们识字读书。

能成为老师,还是在去年腊月底,文启东帮村里人写春联时,在旁边看着的李木匠家小儿子,突然开口道:“七爷爷,您写的是啥?”

文启东笑呵呵的说道:“这是春联,爷爷写的是: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李木匠九岁的儿子小石头,听了后,看着对联上的字,“哦”了一声,不在言语,从其迷茫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明白什么意思。

文启东看其神情,叹了一口气,说道:“孩子得识字啊!……。”

感叹了一句后,文启东对着小石头问道:“小石头,想不想识字啊?,学会了识字,就知道爷爷写的是啥了。”

小石头一听,神情显露出惊喜之色,“我能识字吗,七爷爷能教我识字吗?”

文启东微笑的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好啊,只要小石头做一个爱学习的孩子,爷爷可以教你识字。”

旁边的站着的李木匠,见文启东愿意教自家孩子识字,激动的不知如何说才好,一把拉过自家孩子,说道:“快,过来给你七爷爷磕头,你七爷爷能教你识字,是你的大造化。”

当时旁边站着的可不是只有李木匠父子俩,其他家里有孩子的村民,见文启东愿意教小孩识字,当场恳求文启东,让自家孩子也来学习。

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对愿意让自家孩子识字的人家,文启东爽快的都答应了下来。

随后,家里有十岁左右的村民,有一大半人家,都把自家的孩子送过来,跟着文启东学识字。

文启东一看,十几个孩子也是一个班了,和村里一商量,就把教室临时设在了修缮好的那家小院内。

孩子们帮着浇完了地,劳动课上完后,文启东又带着一群孩子,返回教室,下一节是数学课。

教导这些孩子,文启东自己定的教学时间,是上午二节课,下午一节课,学习的课程,也就只有三门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

语文和数学课本,是在山外焦城矿区学堂买的,自然科学是文启东自己编写的。

对村里的这些孩子,文启东没有想着把他们培养成,科学家工程师这样高度的人,想成为那样的人,需要长时间一步步的学习,不可能由文启东全程培养出来。

文启东是按照小学知识水平标准来教这些孩子,能教会这些孩子认识几千个常用汉字,可以简单的书写,能熟练运用数字计算加减乘除,懂得一些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让孩子们不成为愚昧的文盲就行了。

要求低,所以给孩子们上课时,文启东也很随性,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第一节课,让孩子们去给自己浇地。

尽管如此,孩子们的家长,那些村民们,对文启东能教自家孩子识字很是感激。

要知道,三家村自从建立起,就没有出现过学堂,村里的孩子想识字,只能送到山外。

以三家村的贫穷度,想把孩子送到山外读书,不要说学费了,就连孩子的伙食费都交不起。

所以,三家村建村近百年来,没有出过真正的读书人,只出过几名多少识一些字,勉强会算账的学徒。

前年被分了家产的哪家人,就是学徒出身,从学徒到小商人,熬了三十年。

文启东带着学生,回到临时课堂的小院时,正好碰到村长文传根,带着三名工作组人员,从旁边的屋内出来。

看到文启东带着学生从外面回来,文传根连忙出声打招呼,“七叔,你这是又带着学生去干活啦!。”

对文传根的话,文启东沉着脸怼道:“什么干农活,是老师教学生实践劳动课,不懂就不要乱说。”

不等文传根接话,文启东又说道:“关于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你这个当村长的,要有长远的考虑,村里需要建一座正式的小学了,这才是你这村长应该考虑的问题。”

被文启东怼了两句,文传根尴尬的陪着笑脸,连连称是,“对对,七叔说的对,三家村是该建一座小学了,这不,正好领导同志们来了,七叔你的建议,领导们会考虑的。”

旁边站着的三名工作组成员,见一出门,就摊上了建小学的事,很是有点猝不及防。

但不等他们解释,建小学不是这次进山的工作内容,文传根已经开始向面前这位带着一群孩子的老道士,介绍他们了。

“七叔,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三位领导同志,就是来帮助咱们的,这位是组长张同志、这位是王同志、这位是赵同志,这三位同志,都是咱们区委里的领导同志。”

文启东双手抱拳微微点头,“福生天尊,贫道见过三位领导同志。”

见三位工作组人员疑惑地看过来,文传根连忙向他们介绍到:“领导同志,这是我自家族内的叔父,是一位从小在道观长大的道士,去年才从外地回来。我这七叔能识文断字,这不,现在村里的孩子,都跟着七叔学识字,教室就在那间单独隔开的屋子内。”

听了文传根的介绍,工作组的张组长开口道:“道长你好,道长教这些孩子识字,都是教的什么内容,是道家经典吗?。”

张组长的询问,听得文启东眼睛微微一眯,“无量天尊,张组长多虑了,贫道虽是道士,但却不会教自家的后辈去学道,现在这些孩子学习的内容,和山外小学课堂上学习的是一样的。”

听了文启东的解释,张组长若有所思,“哦……,是这样,教育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孩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的事。走,咱们先到教室看看……。”

三间房子,单独隔出来了一间,二十来平米的空间,五个大人十几个孩子,都进屋后,顿时显得屋内很是拥挤。

张组长看了看屋内的泥土堆课桌,拿起课桌上的教材翻了翻,也是小学毕业的张组长,见教材内容确实是山外学堂用的,就又把教材放回课桌上。

环视了教室一圈,整间教室,除了一块涂了黑漆的木板是新的外,其它学生用具都是破烂东西。

老师的讲桌是断了一条腿,面板开裂的供桌,学生们的课桌,都是用泥土块和石块垒起来的,整个教室就一间房,空间也很小。

张组长看教室如此简陋,看着文传根问道:“你们村里的学龄儿童,不只是这十几个人吧,要是以后学生分班的情况下,光是这一间教室可不够啊。”

“张组长,是这样的,这是临时教室,这个小院,是村民的房子,房主就剩一个人了,参军好几年了,一直在部队里。以前这个小院是村小队的临时住所,现在修缮后,就隔开一间做了教室。”

听了文传根的解释,张组长说道:“这不行,军属的房产,村里不能一直占用着。再说了,这个小院,就是拿来做学校,房间也不够。我看,你们村的村部和学校,还是要单独另建。”

领导同志做了指示,文传根面上只能连连称是,表示要尽快落实下去。

可内心里,文传根却很是发愁,“建学校,还是最少十几间教室的学校,怎么建,村里穷的叮当响,没钱去建啊!”。

好在,张组长没有盯着这件事不放,工作组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土改的工作上了。

相关推荐:半妖的我提着铁碎牙冲向了尸魂界明星合住记录木叶之尸魂界抽奖系统满唐红栽进你掌心神豪:天后竟给我生了个女儿娱乐从天后演唱会出道无敌双宝:娇妻,悔婚无效第二春这个读书人杀气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