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昭武王朝 >昭武王朝

第十四章 耿精忠大骂范承谟 陈近南舌战冯锡范

吴三桂起兵之后,为加强与耿精忠的配合,派特使祝治国、刘定先前往福建,帮助耿精忠尽快起兵响应。

祝、刘二人一行抵达福建后,先去见了总兵赵得胜与海橙公黄梧,赵得胜本就是吴三桂旧部,因为清廷的散党政策才来到福建,临行时,吴三桂嘱托其做好与耿精忠的联络工作;海橙公黄梧原本在隆武帝麾下,与郑成功一同抗清,降清之后,常常自责自己失节,所以见二人到来,欣然加入。

靖南王耿精忠,在王府接见了祝治国、刘定先一行,三人寒暄过后,祝治国暗暗打量着耿精忠,见此人斯斯文文,虽然长相一般,但气宇魁伟,像是个干大事的人,便说:“耿王爷,您这边目前准备得怎么样了?”

耿精忠说:“唉,兵马什么的,都差不多啦,只是我那老娘,一听说我要反清,又是哭又是闹,整天以死相逼;还有一个就是范承谟,其他人都好说话,就他特别刺头,把本王愁得不行。”

范承谟何许人也?他是大名鼎鼎的清初谋臣范文程之子。要说明末清初,降清的汉臣真是不少,但大多数不是自愿的,要么像洪承畴、祖大寿这样,兵败被俘的,要么像吴三桂这样,受到愚弄的;要么像钱谦益这样,文人无奈的。但像范文程这样,主动投靠,而且是心甘情愿主动投靠的,他算头一个,因此说范文程是汉奸鼻祖,一点也不冤枉他,范文程干过最名垂青史的一件事,便是为了讨好一位满洲大员,直接把自己还在病中的爱妾送了过去——因为满洲大员看上了自己的小妾,当范文程把他的想法告诉自己这位爱妾之后,连她都为范的行径深感耻辱,最后含愤而死。

三个人一合计,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明人不做暗事,把范承谟和几个康熙派的人叫过来,问问他们是什么态度,要是能投降,那什么都好说;要是敢跑,那就统统杀掉。于是耿精忠便把福建巡抚刘秉政叫来,让他去请范承谟他们前来议事。

刘秉政来到范府上,范知道来者不善,便想托病不去。谁知刘秉政已经走了进来,躬施一礼,道:“范大人,耿王爷请您和几位大员去开会,商量一下军务。”

范承谟说:“那请王爷来我府上商议好了。”

刘秉政一听,还真有两下子,于是灵机一动,说:“王爷在守孝期间(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去世时间不长),丧服未释,不便亲来,还请大人体谅。”

范承谟问:“那去商量什么?”

刘秉政答:“耿王爷说,最近海氛未靖,台湾方面蠢蠢欲动,咱福建当地也有些刁民不安分。范大人素来是皇上信赖的重臣,还请大人走一趟,为我们家王爷出谋划策。”

话既然这么说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再说可不能让耿精忠那小子小瞧了咱范家,于是起身整了整衣裳,把小辫子梳了梳,油光锃亮,戴上大红顶戴,说:“备轿!”

范承谟一行人随着刘秉政来到靖南王府,刚一踏进门,便感到有些隐隐的杀气,范承谟心说不好,但既然来了,慌也没用。于是把马蹄袖一甩,问道:“耿王爷,今日召微臣前来,所商何事?”

范承谟站起身来,看了看大殿之上的耿精忠,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只见耿精忠身穿大红罩袍,头戴明朝官帽,全身已无一丝清臣气息。

“诸位,周王吴三桂已于云南率部起义,江南各省纷纷响应,你们看,我们应如何应对?”

众人一听,顿觉势头不对,这哪里是叫我们来商量的,分明是叫我们投降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拔脚就往门外走,只剩范承谟一人呆怔在原地。

忽听门外一声炮响,事先埋伏的刀斧手一齐杀出,将随范一起前来的福州知府王议、建宁同知俞三畏,闽县知县鞠继谦、侯官知县刘表猷等人全部乱刀砍死。

范承谟被眼前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不过他随即镇定了下来,今儿个我就要来一个骂贼身死,为国尽忠!打定了主意,说:“耿王爷,你这是想干什么?”

“范大人,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吴三桂的檄文想必你也看过了,上边点着本王的名呢。”耿精忠说半句,留半句。

范承谟说:“点你名又怎样了?他那是以壮声势!王爷你三代忠烈,切不可自毁英名!”

“本王三代忠烈是不假,但不是忠于那无道昏君康熙,而是忠于大明!”

“哈哈!”范承谟听了大笑,“忠于大明?真是笑死人了,天下人谁不知道叛明、灭明的就是你爷爷耿仲明和那个不忠不孝,脑后长了反骨的吴三桂,啊?”

“放肆!”耿精忠把桌案一拍,道,“既然你说到了,那本王便把事实告诉于你好了。我祖父自登州航海降清之后,便常常自责,因此才在山海关时与平西王、平南王抱头痛哭,后来三王齐聚北京,于密室之中歃血为盟,相约共扶大明,我们是知错能改,回头是岸!而你呢,忘记自己的祖先,背叛自己的民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恰恰是你自己!”

范承谟一听急了:“我范家向以忠、孝、仁、义闻名于世!范仲淹知道吗?他就是我们的老祖宗!”

耿精忠笑道:“范仲淹?他老人家要是知道了有你这样一个甘为心胡人当奴才的后代,怕是只恨自己没净身做了太监!”

“你……你!”范承谟气得直跳脚,“你给我记住喽,本官是大清皇帝任命的钦差!皇上临行前还语重心肠地对我说,福建面向台湾,海氛未靖,地方固若以极,为天下第一紧要之地,爱卿廉能素若,亦为天下之最,故特所倚。听见没有,这是对我人品、官品的最高肯定!有这样知我、懂我的明君,我便是做朱国治第二做定了!”

范承谟这意思是说,他不怕死,要学朱国治那样舍身成仁,以报国恩。

耿精忠听范承谟拿朱国治自比,笑得更厉害了:“你们这些奴才啊,让本王说你什么好呢?你知道你主子为什么叫你们过来监督我们撤藩吗?”

“那是因为皇上信任我们!”

耿精忠说:“让本王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吧,康熙在提拔魏东亭,解释为什么不要他去当钦差时说,‘你是想学范承谟,还是朱国治?朱国治外放云南巡抚,那是什么好地方吗?比狼窝强不了多少!范承谟去福建,那可是耿精忠的地盘!难道你也想跟着去淌浑水么?”

“什么?!这不可能,你在撒谎,你在撒谎……”范承谟只觉天旋地转,他感觉整个人生信仰全都瞬间崩坍了,于是两眼一黑,昏倒在地。

耿精忠见此情景,真不知是该嘲笑他还是该可怜他,于是把手一挥:“来人呐。”

“在!”

“把他押去下吧,好生看着。”

“是!”兵丁答应着,就去押人,结果这兵丁不知是脸盲还是紧张,竟把刘秉政当成了范承谟。

“不干刘大人事!”身旁的马九玉大喝一声,这糊涂兵丁才意识到躺在地上的那位才是范承谟。

范承谟被架下去以后,祝治国上前抱拳道:“耿王爷,周王渝封你为江南王。”

耿精忠摆摆手说:“多谢周王厚恩,但在下无尺寸之功,安敢受此大禄?待我等同拜孝陵之日,再封王也不迟。”

说完,耿精忠手捧反清文告,宣读道:

海内黎元若残暴之日久矣。本藩蒿目时艰,无术拯救。今日朝纲变乱,众叛亲离,中外之势已分,东南之民无主,远近喁喁,谬相推戴,不得已势师振旅,期与天下豪杰,共定中原,复华夏之冠裳,救生死于水火。师过之处,不犯秋毫。务期除残去苛,省刑薄敛,疮痍立起,乐刘再逢。凡我绅士兵民,宜仰本藩吊民代罪之心,率先归顺,自当分别录用,恩眷有加,毋或逆我颜行,自取诛戳。敬哉!赦渝。甲寅三月十六日谕。

“反清复明!”众人齐声欢呼道。

耿精忠扫视了眼众人,高声道:“耿继善!”

耿继善单腿点地,双手抱拳,道“在!”

“命你为宣威左将军,率本部人马直取仙霞关!”

“遵命!”

“耿继美!”

“末将在!”

“命你为宣威右将军,率本部人马,直取延平!”

“遵令!”

“江元勋!”

“末将在!”

“命你为中军督都,护卫本帅左右!”

“是!”

“曾养性!”

“末将在!”

“命你为左军督都,率本部人马,直取邵武!”

“遵命!”

“马九玉!”

“末将在!”

“命你为骁骑将军,率军殿后!”

“遵命!”

这一千人马,一一答号,领命而去。

随后,耿精忠又任命巡抚刘秉政为总制使;提学道张文韬为吏曹侍郎,陈望雷为户曹侍郎,金镜为礼曹侍郎,王子玉为兵曹侍郎,郑章为刑曹侍郎,夏季旺为工曹侍郎,萧震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吕应斗为兵备道。

同时,命户曹主事林亦普兼理钱法司,铸造“裕民通宝”钱。废除“康熙”年号,改用支干纪年法,当年即是甲寅年。

曾养性,奉天人,顺治时,他跟随耿继茂南征广东,加入靖南藩下,康熙十一年,被授为藩下左翼总后官,在耿军中,他是最主要的谋士和大将,曾养性以骁勇善战,又精通兵法和谋略,深为耿精忠赏识和器重。

压抑在人们心头的怒火,随着吴三桂率先举起反清的大旗,彻底被点燃了。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檄文所至,在在而反。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山东抱犊崮,朱甫祥和刘铁成发动起义,攻打兖州、济宁二府,当地百姓纷纷参加。

湖北浦浙一带,江西建昌、饶州一带百姓起义,依据山势,打击清军。

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朱统昌以明朝宗室旗号,率领当地百姓,发动起义。

袁州一带山民王应茂率当地民众,举兵抗清,利用沿山傍海之势,队伍壮大到二万余人。

其他如绍郡、嘉兴、湘州朱二胡子、羊子加等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数不胜数。

台湾郑经,自从得到了吴三桂的起兵消息之后,兴奋异常,终于到了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在早朝时,五更天不亮,便早早用过早饭,来到承天府中。文武官员也已经都到齐了,分列左右。

郑经整了整衣衫,清了清喉咙,说道:“诸位爱卿,近日吴三桂已于云南起兵,北伐中原,想必大家也已经都知道了。今天大家都是什么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谘议参军陈永华首先出班奏道:“臣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先王(郑成功)矢忘反清二十载,忠贞不渝,天下人皆是交口称赞。我们应抓住战机,出兵西征,实现先王未竟之遗愿。”

郑经点点头,又问:“那冯爱卿呢,你怎么看?”

御前侍卫冯锡范本与陈近南是同门师兄弟,但他深深嫉妒陈永华的才能在其之上,所以不管陈说什么,他都对着来:“陈大人所说得很有道理,但我东宁岁岁征战,民困兵乏,且清廷实行海禁,导致兵源也不足。依臣之见,目前吴三桂刚刚起兵,他与清廷之间,孰胜孰败,还难预料,我们应等他们之间打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出兵,到时必可收全胜之功!”

“冯大人此言万万不可!”陈永华一听冯锡范又要给他抬杠,便急奏道,“目前形势,我等绝不能观望不前,以致吴三桂势孤而败。况且,先前已与吴三桂有成约,正应一鼓作气,进兵中原!”

“有约又如何?”他吴三桂又没有给咱们什么实际的好处。现在不光缺兵少将,战船也不够,陈大人只知道大话,却不知行军打仗,要综合考虑,实在是鲁莽之举呀。”冯锡范回道。

“什么叫没有好处?难道我们这么多年,孤忠海外,就是为了得什么好处吗?我们兵、船不多是事实,但只要我们一回到金、厦,当地百姓自然支持咱们,积极参军。况且,先前耿精忠派人与我们联络时,也说了,要支援我们战船,所以我们无须顾虑这顾虑那。”

冯锡范见讲理讲不过,便扯别的,说:“先王每次出征之前,必要争取日本方面的支持。”

这说的是郑成功先后十次向日本请兵的故事,郑成功的母亲翁氏是日本人,郑成功也在日本出生,传说翁氏是在海边的一块巨石上生的郑成功,所以在日本这块巨石被称为“儿诞石”,至今仍保存完好,作为纪念郑成功的文物,后来郑成功长到六岁时,才随翁氏渡海回国,他有个弟弟田川,是幕府的带刀侍卫,有了这层关系,郑成功与幕府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后来日本幕府慑于清政府的武力威胁,便屡次拒绝了郑成功出兵助威的请求。

冯锡范接着说:“因此,臣并不反对出兵,但要先派人去联络一下幕府,请他们出兵助战,如此方可万无一失。”

陈永华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王当时向日本请兵,是因为国内反清力量已被赶尽杀绝,不得已只好请求外援,而现在吴三桂已树起反清大旗,各地英雄纷纷响应,我们干嘛还要舍近求远,跑到日本请兵呢。再说了,要去日本就要派使者,中间路途耽搁,谈判扯皮不说,还要花费不少,我看,与其把这些钱浪费在幕府身上,还不如用作军饷,激励士卒。”

陈永华说得慷慨激昂,在情在理,冯锡范一时也没了言语。郑经见只他们二人在那里争来争去,便问:“众爱卿,你们的意见呢?”

吏部尚书洪磊出班奏道:“陈大人的话,分析得十分到位,臣附议。”

户部尚书杨英说:“臣也附议。”

礼部尚书叶亨说:“臣也附议。”

兵部尚书陈绳武说:“臣也附议。”

郑经一看,大家都同意陈永华的意见,便说:“看来众爱卿都认为这是我们光复中原的一个好机会呀!本藩也正有此意,左武卫薛进思,右武卫刘国轩,兵部尚书陈绳武,御前侍卫冯锡范,吏部尚书洪磊听令!”

“在!在!在!在!在!”五人依次答道。

“命你五人各率本部人马,即刻先行进发,直取金厦!”

“遵令!”五人依次跪拜在地,领了将令。

“陈永华!”

“在!”

“命你为东京留守,辅佐世子监国!”

陈永华听了一愣,他本想能一起出征,好在帐前谋划策,结果自己积极主战,郑经却带冯锡范亲征。他乜眼看了一眼冯锡范,见他正掳着胡子,得意地眯缝眼睛笑着,心里不由一阵失落,答道:“是。”

郑经霍然起身,肃然道:“明日一早在港口集结,本藩亲率大军,渡海西征!”(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西游:刚上封神榜,加入聊天群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变身古典女神从海贼开始征服多元宇宙一不小心捅破天修仙世界模拟习武成圣最强复制最强复制霸主横推玄幻:我靠模拟无限升级宇智波的人生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