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元佐别闹 >元佐别闹

第052章:明礁(1)

晋王赵光义和一清道长、智远高僧攀谈一阵,见站立一旁的九儿姑娘身躯高大;愕然不已地凝视着她。

翠屏姑娘见得,慌忙上前介绍道:“王爷,这一位是应九儿姐姐;就是她在西岐面庄打死那个砍伤奴婢胳膊的冷面杀手,随后有击退好几个;奴婢才保住了一条命,应姐姐是翠屏的救命恩人!”

翠屏喋喋不休地叨扰着,深深呼吸几口道:“九儿姐姐、翠屏、五皇子、全都是高僧道尊的弟子啦!”

“这样更好,有你们两人陪同元佐习武他会熟练得更快!”晋王兴奋不已地说着,十分感激地凝视着九儿姑娘道:“应姑娘是西岐面庄的掌柜?”

“哪里是?”应九儿向晋王唱个肥诺道:“西岐面庄的东家姓郭,九儿是他请来喊堂做保镖的;今日有幸遇见翠屏姑娘,又认一僧一道做师傅是小女子的福分!”

晋王讪讪而笑,道:“这么说应姑娘会武功,有拜师!”

“奴家会些功夫,可是依旧是三脚猫的手段!”应九儿慷慨激昂地说着:“智远高僧和一清道长才是真正的功夫一身者,小女才决定拜师二位尊长!”

“那感情好啊!”晋王欣欣然道:“元佐还小,应姑娘可以保护他啊!”

晋王让应九儿保护元佐的用意就是来做保镖,应九儿心中暗暗高兴。

应九儿是流浪天涯的孤女,为了不受人欺负上天台山拜师学武;出师后杀了欺负过自己的人孤身赶来汴梁,被西岐面庄郭掌柜招募为喊堂兼保镖。

郭掌柜是黑豆颗上刮油的小气鬼,九儿姑娘使出浑身的解数保护面庄的安全不被街头小混混骚扰;但郭掌柜只给她开很少的工钱。

应九儿拜一僧一道为师的想法就是要离开西岐面庄,如果在元佐皇子跟前做保镖;还不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哟。

尽管此前翠屏和元佐已经相邀九儿和他们在一起,但两人毕竟还是孩子;现在晋王爷亲口讲出来,九儿便就满嘴答应道:“奴家感激晋王爷,从今往后就是五皇子的保镖!”

一清道长见应九儿答应给元佐当保镖,讪讪而笑道:“徒儿你可要想好,晋王爷让你给元佐皇子做保镖;意思并不是那么简单啊!”

应九儿“咯咯”笑道:“这个徒儿明白,翠屏小妹咋做奴家就咋做嘛!”

晋王见应九儿答应给元佐坐保镖,凝视着她嘿嘿讪笑。

晋王真是个有心之人,元佐一生下来光笑不哭;但翠屏姑娘抱在怀里后却能笑出声来,晋王便让翠屏做元佐的终身婢女。

晋王让翠屏做婢女的事情皇上太祖爷知道,婢女也就是妾;意思就是翠屏日后会是元佐的小老婆,尽管翠屏比元佐的年龄大——翠屏当时十三四岁,元佐还是个月里娃——但这没有什么,皇室里妻妾比皇子大的例子多的去,

问题是元佐不把翠屏视为妾,因为两人在后世就已经是恋人;后来皇上认翠屏为义女册封她为银屏公主,翠屏的身价大幅度提高;可她对元佐的感情可谓忠贞不渝。

这时候晋王又让应九儿给元佐做保镖,那元佐皇子不是又多了一个妾?

元佐见父王让应九儿给自己做保镖,兴高采烈地在地上蹦了几下道:“父王圣明,元佐身边有了翠屏和九儿姐姐;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欺负……”

说言未了,便见捕快傅潜急急火火赶进来禀报;说开封府前聚集了上千百姓,毛洪娘子荆氏带领家眷老小,聚集来众多民众围观;将开封府前登闻鼓敲得山响,说要为夫君毛洪和儿子毛球鸣冤讨说法。

晋王爷听完傅潜禀报,大惊失色道:“有这种事!”

“启禀王爷!小人亲眼看见的!”傅潜诚惶诚恐道:“小人怕民众冲击府衙,已经通知判官组织府衙兵卒予以防御!”

“傅潜你马上赶回去!本王随后就到!”晋王赵光义郑重其事道:“请注意不要让军队妄动而伤害百姓!”

傅潜回应一声返回开封府去了,晋王陷入深沉的思索中——

登闻鼓是宋朝百姓向朝廷表达观点和不满的一种形式,宋太祖建国不久便开始实行。

宋太祖年间,开封某市民跑到宣德门的登闻鼓院猛敲大鼓;鼓声骤响,惊动了皇上赵匡胤。

赵匡胤将击鼓市民招来一问,方知他走失一头猪请皇上帮忙找寻。

宋太祖哭笑不得,但也感到欣慰;因为这是百姓对朝廷的相信,因此给宰相赵普下了一道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宋太祖和寻猪百姓的举做和言语,足以证明宋代确实是一个比较开明和宽厚的王朝;开封平民有困难不仅可以找开封府尹,还可以找皇上解决。

赵普是登闻鼓的直接经历者,开封府衙门外的那面大鼓就是他奉旨制作树在那里专供百姓鸣冤之用。

登闻鼓并非宋朝首创,据载先秦时已设专供黎民向国君申冤与建言的路鼓和肺石。

《晋书?帝纪》始有登闻鼓的记录:“西平人伐登闻鼓,言多妖谤,有司奏弃市。”

隋唐时的登闻鼓制渐臻完善。宋初,朝廷始置司管登闻鼓、隶属谏院的专职衙署“登闻鼓院”。

宣德门南街西廊有一面登闻鼓,当事者可先去击鼓;会有本部的官吏来接访,再将他们的词状转呈皇帝。这面鼓是给皇上诉冤,由皇上出面审断。

开封府衙门外也有一面登闻鼓,是百姓向开封府尹申诉冤屈的。

宣德门南街西廊登闻鼓和开封府衙门外登闻鼓向朝野士民开放,击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均许到本院陈情。

宋仁宗朝荣退的武将高化才,曾经向宋仁宗抱怨:“毎进文字,须诣登闻鼓院,与农民等。”

老将高化才虽感有失尊贵,但他与农夫同于登闻鼓前排队击鼓;正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

没错,宋朝是华夏历史上民主气氛最活跃的朝代;后来由于蒙古人和满人的入侵,将一个相当民主的社会破坏得体无完肤。

大宋生民亿万,世务剧繁;皇帝只是世俗世界的至尊,而非无所不能的神人。

要不要先请文臣审核官民递交的状纸,再酌情选呈御前以减轻皇帝的重荷呢?

宋仁宗曾让晏殊等文官审阅登闻鼓院所进的呈文,却被谏官范讽劝阻:“非上览决可否,则谁肯向陛下亲言者?”

国人到登闻鼓院,只为自身的诉求能“上达天听”,中间如果隔着一道关卡,人们上书言事时,就会多了些顾虑。

连被史家指为昏君的赵佶,都曾降旨鼓励臣民进言:“中外臣僚士庶并许实封直言投于登闻检院、通进司,朕当亲览悉行施用。”

有了皇帝的作保,国人才更敢于在登闻鼓院实话实说。

国人挞鼓申诉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门。俗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有人就绕过开封府,特请天子圣裁。

宋太宗时,京城女子李氏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

宋太宗御批道:“诏本府(开封府)随所欲裁置之。”

李氏既得皇帝授权,即可随意处置家庭财产。

宋太宗朝还有一件富有戏剧性的案子。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开封寡妇刘氏派婢女到开封府报案;举报先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王元吉向刘氏下毒。

王元吉被捕后屈打成招,不久,刘氏死了。司法官在复查本案时,仵作验尸后说刘氏“毒无显状”,因此不能断定刘氏是死于中毒。

开封府免除了王元吉的死刑,改判徒刑。因本案疑点重重,王元吉前妻张氏击登闻鼓称冤。

宋太宗接谒了张氏,将案子发回重审后,方知刘氏是因为自己的奸情被继子撞破,惭悸成疾,临死前尚不悔悟,还派人诬告王元吉。

宋真宗时,有落榜的举子恳求皇帝给他们安排差事。景德元年(1004年),百余名落解的士子一齐击鼓,自陈:“素习武艺,愿备军前役使。”

经过皇帝的面试,“能挽弓者才三,各赐缗钱,令赴天雄指使”。

并非每个百姓上登闻鼓院,都是奔着私事而来的。福建罗源县衙原处于两条溪流中间,给县民带来诸多阻碍。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县民陈智津、倪昱等人击登闻鼓请求迁移县衙,得到获准,将县衙移往本县的东北部。

民告官的案例也不少。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辰州知州董继业,公然贩卖私盐,并强行贵价卖给州民,在阵阵鼓声中,被革去了官职。

端拱初年(988年),平民翟马周击鼓控诉宰相李昉的不作为:“北方宿敌契丹人怀有纵马南侵之念,李昉不修边备,只知赋诗宴乐。”

宋太宗便将李昉罢为右仆射,“且加切责”。宋光宗时期,立誓要以言报国的吕祖泰到登闻鼓院上书,请斩权相韩侂胄:“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

相关推荐:火影之超神盖伦大海贼:诺克萨斯之手我真没想当明星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网游三国:重生术士逗比修仙欢乐多作为英雄复活的我竟成了偶像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穿越之背靠系统好乘凉海贼之极品置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