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神探贝斯特 >神探贝斯特

418 中药学 1

基本简介折叠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的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而一种药,能治两种截然相反的病,这是一些中药奇特的地方。如:当归能治月经过多或过少,五味子有升降血糖的双重作用,三七、白药兼有止血和活血作用等等。

本草的含义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因古代劳动人民所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是植物,其中又以草本植物为多,故中国古代药物学著作,几乎都称“本草”。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出现于汉代。该书共载药物65种,是由若干医家陆续写成的。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把新发现的药物又整理出65种加进去,编撰成《本草经集注》。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唐代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李时珍又著成《本草纲目》,该书5卷,共载药189种。绘图1160幅,这一巨著对中国医药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中国的药物学,是一代代的后人不断丰富补充前人著作的结果。

中药起源折叠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发展过程折叠

秦汉时期折叠

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出现于汉代。该书共载药物65种,是由若干医家陆续写成的。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代表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充实和完善过程。

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

载药数目:65种。

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1.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

.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

.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4.《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折叠

代表作:《本草经集注》

作者:梁.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载药数目:70种。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1.“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

4.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7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

隋唐时期折叠

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作者:李绩、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

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数目:844种。

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1.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宋代折叠

宋代官修本草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宋代的官修本草有:1.公元97~974年刊行的《开宝本草》

.1060年刊行《嘉祐补注本草》

.1061年刊行的《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900多幅药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明代折叠

代表作《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年,出版1596年。

载药数目:189种(新增74种)。

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5卷,约00万言,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论分16部、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

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终极狂少三国全面战争绣妆鬼打鬼窃国贼重掌天宫从漫威开始破坏三国英雄谱无限之斗破桃源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