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桑田人家 >桑田人家

219 险象环生

“被谢家的人器重,最后下场都不会很好。”杨端午冷笑道,“王爷,听说,连穆熊都被你下令给赶跑了。穆家的人对谢太傅忠心耿耿,最后也落的这样个下场,可见,重阳哥哥被你们重用是多么危险的事了。如今,他在太医院里寸步难行,都要受你们的监视,这和被关起来有什么区别。”

谢策嘴角还是锁着意味深长的笑容,那样的笑,在端午看来,是老鹰要下令扑杀一只可怜的小兔子那样的,“你的话很有道理。嗯。那么你要怎么样呢?”

他问她要怎么样,这分明是在告诉她,不管她要怎么样,都在他掌控之内。

她笑的更加艳丽了,“我知道,如果要你放出重阳哥哥,那是不可能。就算你同意了,谢太傅也不同意。”

“嗯,你不算太笨。”谢策安静的看着她说。

“但是,如果我给你多增加一个人,你一定会同意。”

谢策眼光闪了一闪,“你说什么?多增加一个人,谁?”

“我听说王爷最近想招徕一个懂律法的状师在身边,好帮王爷来摘抄文案。不知道我是不是王爷心中的人选。”

谢策大骇。

杨端午脸上的表情,是认真的。

“你当真要来帮我?”那其实是谢策一直努力想要达成的结果。可是如今,杨端午竟然自己提出来了,“你是知道的,我求之不得。”

“当然是有条件的。不过王爷一定能做到。”杨端午说。

“好,只要你愿意来我身边做事,什么样的条件,我都可以答应。”谢策拍拍自己的胸脯,说。

杨端午的心,稍微感动了一下。

她并不是容易感动的人,她接近谢策,纯粹都是利用他,谢策是她的仇人,最初她都想亲手杀了他,为杨家一百多口人报仇。可是,现在,她竟然感动了。

她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冷笑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的条件是,我想要清河县谢家的经营权。”

什么?

谢策是断然没有想到,端午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清河县谢家如今已经被谢太傅的儿子,谢胖象所管理。谢家养兵的银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清河县谢家的收入。江南织造局的银两收入,也是大部分来自于清河县谢家。

若是把谢家的经营权给了杨端午,那么,织造局的一半收入都要被端午所控制了。

“王爷不必着急,我要的不过是经营权而已。就好像你们把家业交给我打理,我不过也是在你那里讨口饭吃罢了。”杨端午解释说。

谢策想了想,这经营权一旦交出来,在想索回来就很麻烦,因为谢家这几年公银私用的证据都会掌握在杨端午手里。

可是,谢策还是答应了,“我说了,只要你可以做的到,我也是可以做到的。”

杨端午说:“口说无凭,王爷可是连六亲都可以不认的人,就这样一句话我可不信。”

谢策点点头:“你放心,一定让你满意了为止。”

杨端午问:“我人不在清河县,但是我可以雇佣一个人两地奔波。”

“你有这么多兄弟姐妹,为何还有雇佣别人呢?”谢策不解。

“朝廷的事本来就很凶险,只要我一个人涉足就可以了,干嘛还要牵连我的兄弟姐妹?”

“你倒是一个好姐姐。”谢策笑道,“如果以后,你对我也这么好,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我也很满足了。”

“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而王爷你不是。”杨端午依旧拒绝的很彻底。

谢策说:“那么,我现在是你什么?”

“什么也不是,连朋友都不是,就是合作而已。”杨端午说,她实在是不能接受谢策做她的朋友。

只要一想起,当年杨家的惨案,她娘亲这些年的受苦,都是因为谢家当年对杨家犯下的罪行,她就无法不把谢策当成敌人。

谢策听了有些恼怒,“就算是朋友,也不可以吗?”

“不可以。”杨端午虽然脸上是在笑,可谁都看得出她是在笑里藏刀,“我和王爷,也没这个必要成为朋友。我们只要各取所需就好了。”

谢策忽然感觉内心拨凉拔凉的,嘴角抽搐着。

“王爷若是没什么事,我先走了,三日后我再来银号找王爷,请王爷按照刚才承诺的,做好了等着我。”杨端午说完就走了。

谢策气得重重捶打自己的脚,这个臭女人,凭什么这么自信他一定会帮她?

可是他竟然鬼使神差般的,什么都按照她的意思做了!

因为到了暑季,清河县上,卖莲蓬的孩子开始多起来了。

这莲蓬,绝对是人间一美味,要说最懂吃的人,肯定是选择生吃,干脆爽口,甜中带苦,同时,也是一大消暑佳品。

除了莲蓬,各种瓜果也都陆续的上市了,白皮瓜,西瓜,还有黄皮的西域瓜。美的清河县人每天都吃的爽爽的。

可除了美食,夏季的虫子,也是格外的多,很是烦人。百姓们常常被扰的不得安睡。便想出各种法子祛虫,有用艾草熏的,也有用硫磺点火熏,还有些,干脆挂个帐幕,效果最好。

知府大人的车轿,停在了县衙门口。

县太爷出来迎接。

知府大人走进去后,县太爷马严似乎早就知道他要问什么,主动把做好的帐册给知府大人看。

当然了,那些账册都不是真的,是假账。可是被县太爷掩盖的滴水不漏,知府大人没有呆在清河县,处处都是县太爷的人,哪里能查的出帐册的破绽。

所以,知府大人随意翻了翻,就把账册扔在了桌子上。“本府要看的,不是这个。”知府大人说,“你只需要交待给我,你和谢文晋之前的账务往来。”

县太爷一怔,如果只是账册他可以拿出符合他心意的,可如果单单只是罗列他和谢文晋之间的,这可就麻烦了。

因为,账册上,就属县太爷给谢文晋的账单最巨额。

若是单独列出来,只怕一眼就能看出来存在猫腻了。当然如果是放在整个账册里给知府大人看,被那些繁琐的账务给遮盖住了,还是能让人看不出来的。

“怎么,你不愿意,还是压根就没有?”知府大人显然是不打算放过县太爷。

县太爷说:“容下官查一下,整理出来再给大人。”

“可以,就在这里查吧。你没查好给我,我就不走了。”知府大人脸上的表情,是严肃的。

县太爷只好硬着头皮,让人过来,当着知府大人的面,把县里和谢文晋之间的帐单独列支出来。

因为是当着知府大人的面,县太爷再想搞什么鬼,也难了。

而过来整理账本的手下,在知府大人面前,也和县太爷没有交流的机会。

很快就整理出来了。

知府大人这才拿起来仔细的看了起来。

县太爷已经是汗流浃背,双脚不停的抖动了。

“李延,你还有什么话说?”知府大人把账册扔在地上,“你和谢文晋两个人,私下倾吞了大部分的清河县收入,占为己有。你徇私舞弊,罪不可赦。”

“大人饶命。”县太爷跪了下来,“大人,都是谢文晋逼迫下官做的。下官为了生活,也是没有办法呀。”

“你身为清河县的父母官,却做出这样的事,还想把责任推给别人。我不但不会轻罚你,还要重罚,以儆效尤!来人,打五十大板,从今日起,不再是清河县县令,暂押牢房,听候发落。”

于是,县太爷李延被除去了官帽官服,拉下去打了板子然后囚禁了起来。

李延提拔的倪鸡鸣,也被知府大人给罢免了。

县衙开始进入知府大人的整顿之中。

“来人,请杨逸辰。”知府大人下令说。

村口的农田里,一排排西瓜藤边上,长满了一个个大西瓜,今年雨水比较好,西瓜长的比往年都大。

看着收成好,瓜农也变得大方起来。偶尔看见有孩童在地里偷吃,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河边,是一群稍微大点的孩子,还有几个成人,一个个拿着鱼竿,在河里钓鱼。河岸边上,满地的蚯蚓是现成最好的鱼饵。

可这鱼也是聪明的很,当看见鱼竿轻轻一抖便立即收杆,可鱼钩上的蚯蚓,已经不见了踪影。

但这反而更激起他们的兴致,反正,鱼饵多的是。

杨逸辰被请过来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要被知府大人重用了。因为事情太过于突然,并且倪鸡鸣也被罢免了,谢灵很是担心杨逸辰,便跟了过来。

知府大人一听说是谢灵,非常的客气,请谢灵上座,倒弄的谢灵非常的不好意思。

知府大人屏退了奴婢,关起门来对谢灵说:“杨康是我好兄弟,所以杨夫人您便也是我的好嫂子。理应上座。”

谢灵也听杨康提起过知府大人的好,便也不推辞,“我知道你们都是重义气的,若是我婉拒了你的好意,反而会让你心不安。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然后知府大人提到,想要让杨逸辰做县太爷的事。

“杨公子获得过会试第一的好成绩,完全符合条件。我在来清河县之前,就已经上书给皇上,希望同意这件事,相信圣旨很快就会下来了。毕竟,在清河县,我也有一定的发言权的。”知府大人说。

谢灵和杨逸辰对视一眼,谢灵很是高兴,”如此甚好。我并不希望他做多大的官,只要可以养活他自己就可以了。若是做太高的官,我还不放心。“

可是杨逸辰却没有一点的笑容。

因为他本来还是想去考殿试的,他很想做状元。

如果做了县太爷,单单是管理县令的事就已经很多了,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应对殿试呢?

可是见到谢灵一脸高兴,杨逸辰不想打搅母亲的兴致。

知府大人见杨逸辰不说话,以为他也答应了,非常高兴。就留他们在县衙吃饭,吃完了就先各自回去了。

月末,应季的道地药材纷纷从全国各地进贡上来,马车一辆辆的来回穿梭在太医内院与外院之间。显得格外热闹。

新鲜的药材实在不容易保存,进入太医院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把药材进行专业的炮制。

这风风火火的场景,让人看着就出一身的汗。

明媚阳光的早晨,太医院内,松柏之气怡人心脾。

虽然刚过辰时,但太医院里的医助们,早已经忙开了,自从倪重阳开始负责太医院的例事之后,各种经方验方被不断挖掘出来。

经过试用确定有效之后,倪重阳便决定批量生产这种方药,不至于每次取用的时候,都要现做,既受限于药材,又容易耽误病情。

当谢太傅得知倪重阳对太医院进行的这项改革后,更是赞赏有加,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非常正确。

为了保证药丸的最佳药性,倪重阳还专门设置了奖惩制度。

当倪重阳抽检出的药丸药性合格,那么就每人奖赏一两银子,可如果抽检不合格,那么每人就要挨罚二两银子。

这清晰的制度,让太医院里的医助们无不精神抖擞,从选药材到熬制药丸,一丝一环都严格把关。

就这样,一批功效突出的药丸很快就出名了,其中有桂枝茯苓丸、归脾丸、至宝丹等等。

除了对经方验方的开发,倪重阳对太医院内的其余太医,也是有了更多的要求。

以往,因为身份背景等关系,太医院内的太医常常是一样的官衔,不一样的工作,拿着不一样的俸禄。

宫内有人的,拿着俸禄不干活,却也没人敢多说两句;没什么关系的,则从早忙到晚,尽是些苦差事。

倪重阳看不怪这种趋炎附势的官僚现象,如今,既然这太医院是自己做主,倪重阳便大胆的对太医院人员进行改革。

倪重阳将日常工作重新梳理,无论是否有背景,所有太医一视同仁,从选药材,熬煮汤药,制备成药,每个太医都必须熟练掌握。

当天轮休的太医,则必须到阁楼研读古方验方以提高医术。

一开始还有人对倪重阳这决定指指点点,但一段时间后,大家的医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便也更尊重倪重阳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匪朝伊夕谢家皇后歇斯底的黎明幻想世界大降临文娱教父西风恨墨道归元终极高手老婆是武林盟主画满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