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63章 弑兄继位

贞观二年(6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1年),他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晋王。

贞观七年(6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

李治幼时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

开始由著作郎萧德言来教授他《孝经》。

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就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五岁的孩童李治答道:“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听闻后大喜,史官记载,太宗说道:“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其实这时候,太宗就有把李治作为太子人选的想法。

贞观十年(66年)六月,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其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当时看到的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

于是情深义重的李治,不久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

唐太宗晚年,由于一时思路堵塞,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

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一方势力,誓死争夺储位。

贞观十七年(64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由此而被废黜。

唐太宗此后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许以唐太宗将“杀子传弟”,表示将来将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

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

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事后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

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

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让他参加议事,唐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将讨伐高句丽,命令李治留守定州。

等到唐太宗基本确定了发兵日期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唐太宗都同意了。

用快马奏事,也由此开始。

直到唐太宗大军凯旋,李治跟从唐太宗到并州。

当时唐太宗因为骑马,天气燥热,不小心而臀后生了个大毒疮,据说是坐立不安,疼痛难忍。

军医不敢用外科手法去脓包,所以李治在古法上看到外痔毒疮可以用吸脓的办法去掉毒瘤......

于是作为儿子的李治,不顾及是父亲的屁股,而是毅然的亲自用口吸毒脓,还扶着太宗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

五年后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5月6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

唐太宗此前就命令手下人拟定谕旨,7日。

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

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

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

8日,李治扶着灵柩回京。

6月1日,高宗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6月10日,诏令其舅父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

7月日,有关的部门请求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以避讳唐高宗的名讳。

唐高宗因为贞观时先帝“世民”二字没有避讳,所以没有同意。有关衙门上奏道:“先帝两个名字,在礼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讳。皇上既是单名,臣下不应指斥。”

唐高宗听从。这说明李治是个很唯物的人,不会是迷信一种说法。

8月,河东发生地震,唐高宗下诏派遣使者前去慰问,免当地赋税三年。

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勣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8月18日,将唐太宗安葬在昭陵。

9月1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

4日,赠梁国公房玄龄为太尉,赠申国公高士廉为司徒,赠蒋国公屈突通为左仆射,都可在太宗庙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六日,高宗立嫡妻王氏为皇后。

7日,封长子陈王李忠为雍州牧。九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高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略可汗。

7月,沙钵略可汗攻入庭州,高宗派遣梁建方率军征讨。

永徽4年(65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谋反,密谋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

二月三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都被处死;李元景、巴陵、高阳公主都被赐以自杀。

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发配到辒州充军,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发配到桂州充军。

吴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或死或贬。

经过上面的这一些李治登基后不久的大事,高宗皇位的重大威胁势力被逐步铲除。

这说明太宗是一个有眼光的皇帝,没有仁德的君王,在位后也是多生事端,诸多的杀戮。

李治事实上在其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

君臣上下萧规曹随,一切内政,对外举措,均是遵照太宗时的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

永徽二年(651年)九月,李治下令诸王此前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李治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他自己亲自提拔。

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

但是在李治这里都得到了同样的重用,毕竟这些人是人才。

唐高宗统治期间,大唐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年)80万户。

李治统治后期的显著特点,是持续多年的田地歉收。

咸亨元年(670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7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永隆元年(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

所以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也是这个盛世朝代走向最终没落的时期,

因为一群朝中朝外奸党蠢蠢欲动,女皇登基的时代势必来临。(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