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114章 大元通制

立国则立法。

何况是一个如此强大的蒙古帝国,领土幅员面积如此广袤之地。

元代(179~168)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蒙古族原来就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成文法。

自从铁木真(116~17)征服了乃蛮部,他才重视法典对一个集团的管理来说,事实是很重要的。

于是命令一群蒙古文人和一些汉人儒生开始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语,创造文字,并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当时名曰:“大法令”,蒙古语叫“大扎撒”。

正式因为行事有法典,做事有规则,铁木真才有了此后蒙元帝国王朝的强大军事武力。

经过历次战争,也应验了“大扎撒”在蒙古贵族,士兵们我的心中地位至高无上,因此没有谁背着铁木真做事时,能违法乱纪。

这是法治管人,不是人盯人防守,它事实很厉害,群众就是一种监督机制。于是无人胆敢逾越法治之举。

由此铁木真对此感想颇深,于是非常重视,要求后世的皇帝、王公、那颜、勇士必须严格遵守。

“大扎撒”是早期蒙古人实行的主要的法律。

此后随着帝国建立,延伸和发展出来更详细的内涵,所以蒙古人事实迎来的是当时的法制社会。

《至元新格》《风宪宏纲》《大元通制》《至正条格》这些法律的建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特权贵族的利益,保持上下一致,所事实创立的蒙古帝国国家法典。

毕竟一个群体,无规则,它不成方圆。

创立法典的铁木真,还有忽必烈,先后都说:如果不依“大扎撒”办事,国家的统治必将动摇,甚至腐败。

他们说话,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到金朝,西辽,西夏的事实灭亡,看到了南宋的事实解体过程。

别人悲催惨痛的教训,势必耳濡目染了他们的视听。

是得到如此教训,划定规矩,警示后人,还是遵照前任的道路,一路无认知,走到天黑......

从秦朝开始,诸多法律都是说得条条在理,可还是导致王朝倾覆。

为什么?很多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它们其实看到法律,彰显的是私欲,看到不公,显示的是践踏法律,于是他们悲催了......

这既是历史的因果,也是王朝的兴衰史。

元朝因为看到了历史教训,他不得不把法律也纳入国家管理的重点,毕竟没有这个,睡觉它都不踏实......

蒙古人此前并没有法律......可汗~!

没有法律就编辑和借鉴前朝经验编修法律......

蒙古人文字都没有......可汗~!

没有文字我们创造文字,你难道没有饭吃就饿着肚子?

于是......蒙古人从这个时候开始,把“所断之案,书之青册”,它最早就有了审判记录和判决等法律文书。

这在此前的历朝是不存在的。

犯人抓住了,处刑的处刑了,案件上面一交,完事。

刑部看了看,哦?犯人处理了,大家继续努力......审理过的案卷丢进仓库,在哪里挤压灰尘,一年又一年......没有人去管。

它们的办案过程就是,简单粗暴,威吓与酷刑并举。不重事实依据,仅仅凭借“人证物证”就好。

所以封建时代,很多冤案都是有虚假的和捏造的“人证物证”。

但是,这时的“大扎撒”还不是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主要是沿用蒙古族部落的习惯法。

蒙古族进入中原以后,曾利用金国的《泰和律》断案决讼。

但是在元朝建立后,即下诏禁用金律,并着手制定法律,先后颁布了《至元新格》、《风宪宏纲》、《大元通制》、《至正条格》等法令。

毕竟人家用的东西和自己家的玩意不合套,这如何能借用?

元代法规的基本内容于是依循唐律,形式上则是沿用宋编,但不叫而叫条格,因此元代法规多是条格汇编,律令判例混为一体。

毕竟核心律法和次级的法条细则,它的文人还分不清楚主次。

所以粗细都混编一类。

并且往往在某一案例前面加一“诸”字,即成独立条文,因而内容庞杂,这导致破洞百出,遗绽频显。

易使官吏投机取巧,从中舞弊,出入人罪。

由此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台省官员评论元代法律时说:“元时条格繁冗,所以其害不胜”

这种稀烂的法律害人不浅。

毕竟它不能彰显正能量,相反元代出的血腥冤案都是由此而来。

-

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90),命中书参知政事何荣祖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次年刻板颁行。

这可谓是元代最早的一部法典。

《元史?刑法志》说,它“大致取一时所行事例,编为条格而已,不比附旧律也”。

此后为了完善律法,让刑法更加合理,不至于引起混乱。

仁宗(111~10在位)时,取格例条画有关风纪者,分类编集成书,名曰《风宪宏纲》。这是一部关于纲纪、吏治的法典。

元朝很早就重视了官吏的内部管理和监督,一再的整顿为官风纪。

仁宗延三年,由枢密院、御史台、翰林、国史、集贤院诸宰臣,根据元世祖(160~194在位)以来的条格、诏令和断例,加以厘正编纂,英宗至治三年(1)二月完成(《元史?英宗本纪》二),名曰《大元通制》。

一个帝国,它为了治理好国家,竭尽所能去修改编辑律法,一路实施法律到了元代英宗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刻元代一系列详细的律法,它现实出来了它的管理内涵。

这部法典的大纲有三:一曰诏制,二曰条格,三曰断例。

元代又仿唐、宋旧律篇目,分为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大恶、非、盗贼、诈伪、诉讼、斗殴、杀伤、禁令、杂犯、捕亡、恤刑、平反,共0篇,凡59条。

其中断例717条,条格1151条,诏制94条,令类577条。该律的主要内容保存在《元史?刑法志》内。

按照这个司法工作程度,我们是不是看到了一个法治国家的兴起了?

民众是不是感觉到很合理和放心了?

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又是什么?(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