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118章 继承儒道

早期的蒙元建立国家之初,铁木真就提到了文化和教育问题。

元朝建立之初,随着蒙古势力的日益深入中原,它事实一群蒙古贵族取得国家政权。

汉地的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元朝立国的根本,此后蒙古帝国的政治重心,也随之从漠北就此南移。

所以,蒙古统治者非常注意学习汉法。

首先,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后,对具有高度汉文化修养的儒、释、道、医、卜者等文化技术人才非常重视。

他们允许这些人在大都,他们的宫廷附近,让儒、释、道、医、卜者,修建属于自己的建筑,来传播技术和文化,传播信仰和道法。

当时,蒙古人最初对儒者是不够重视的,往往让俘虏的儒士去做苦役。

后来通过耶律楚材等人的建议及使用观察,认识到儒者学的是周公、孔子治天下的学问,要管理好汉地,没有他们是行不通的。

因此,蒙古人把此前摧毁的孔孟的庙祀恢复了,孔夫子后裔也封了官。

在1235年窝阔台打南宋,又命姚枢到军中访求儒、释、道、医、卜者等人物,从俘虏中发现了理学家赵复,将他带到北方传授程朱理学。

接着在1238年考试儒士,对合格者准予豁免身役,并选用他们做官或用他们教书。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

1261年元政府,还重申了儒户与免差发的规定。

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周围,聚集了杨惟中、姚枢、宋子贞、郝经、许衡、张文谦、刘秉忠、窦默等儒学渊博的名士硕儒,以备顾问及讲解经学。

对于汉文典籍,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置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

此后大兵南发,兵入临安,将南宋秘书省,国子监国史院学士院图书,由海道舟运至大都秘书所小心收藏,使大批华夏历代珍贵图书免遭兵火,并在全国广征图书,成为一时佳话。

自然某些人片面的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历代最野蛮黑暗的一代统治者,这并不合乎情理也不代表全篇。

我们就此看来,从秦皇到满清民国此后,无有一朝可比。蒙古人治下,它不烧文化典籍,它野蛮但是它大兴道教......除了它其余都是烧书的王朝。没有哪一群掌权的不烧毁别人的,彰显自己的,建立一朝,就烧毁一朝,也是华夏民族少数无知者的一种习惯。

究竟是谁无知和野蛮,民众对此看得最清楚。

因此在统治政策方面,元朝也完全继承了汉唐以来的政治经济制度,杂以一些蒙古汗国时的特殊政策。

为了顺利施行这套统治政策,蒙古统治者号召蒙古子弟,学习汉文化,熟悉中原礼仪政治。

不过这都是鸡同鸭睡,走个过程......事实他们排斥汉人,这根深蒂固......

早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书令耶律楚材就召集名儒讲经于东宫,率大臣子弟听讲。

又置办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倡导学习汉族古代文化,又在太宗即位六年(1234年)设经书国子学,以冯志常为总教习,命侍臣子弟18人入学,学习汉文化。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正式设立了国子学,以河南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择蒙古子弟使教之,遍学儒家经典文史,培养统治人才。

此后还开设科举考试,元朝前后共举行过16次,选举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进士约1100余人。

由于蒙古学子,无论在考试内容与录取名额方面,都备受优待,客观上促进了他们学习汉族文化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自然此不公正的录取格局,后来也形成了一种社会潜规则,一种怪异的形式流传至今......

既然走形式,还不如不用形式,就赤裸裸直接录取好了。其实在如今看来,搞这些升级考试事实不过是个秀。何况这种秀还要达到能欺骗世人的目的,它就不简单。

另外蒙古帝王们自己带头学习汉文化,推动了学习汉文的热潮。如忽必烈自己就非常熟悉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并能用汉文创作诗歌。文宗、顺帝等人更是可以纯熟地运用汉文进行创作。

并且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太子必须学习汉文。一些入居中原的蒙古贵族,羡慕汉文化,还请了儒生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女。

为了蒙古人学习起来方便还用蒙文,翻译了许多汉文典籍,诸如《通鉴节要》、《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等。

元代蒙古统治者重视学习汉文化,重用汉族官吏及知识分子,推行汉法,使元朝实际上是变成,蒙汉及其它民族地主阶级,共同统治的封建王朝,是整个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事实延续。

他们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既承袭前朝惯例,又有新的积极方面,表现出了多民族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色。

只是地方的贵族并没有高深的道行,也不具备做人的觉悟,弄得官府黑暗,民生哀怨,最终造反也是一个必然。

这个国家不成功的立法和地方经济、刑事管理,还有地方官吏的事实胡乱作为,才是导致元帝国最终崩溃的根源。

其实它的主流是好的,可是执政时期的地方官吏,事实体现的具体细节问题,它们从来不重视,因此导致民生积怨甚多,最终导致它的王朝颠覆也是没有争议的事实。

元朝积极向上,它好的一面,没有通过手下官吏去体现,那些腐败官僚在把它事实引向绝路。

他们事实肥大了自己,苦了百姓,搞亏了元朝。

腐败和不懂得法治治理,是它失败的根源。

-

其实我们从大的方向来看,元代的粮食产量,在南方比南宋更多,北方由于屯田、垦荒,也有了很大发展。

手工业生产在元代也受到高度重视。元代手工业主要分官办与民间两部分。其中官办处于主导地位,民间只是补充。

元代水陆交通的发达,使中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当时,东西方使臣、商旅的往来非常方便。从里海沿岸城市到中国各地,沿途十分安全。这对发展中外各国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十分有利的。

当时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以及统一货币——钞在全国的流通,又促进了元代商业的兴盛。

但是元代国内外贸易主要控制在政府和贵族、官僚、色目人手中。政府对金、银、铜、铁、盐等实行了垄断政策,直接经营,但也有部分金、银、铁等矿业,以及酒、醋、农具、竹木、纺织品等由商人、手工业主经营,政府抽税。

特别是一些色目商人,由于有的得到权贵支持,资金雄厚,加之善于经营,因而成为大富贾。一些汉族大商人也有获取高额利润的。其中盐贩致富者尤多。

元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除原有的城市进一步得到发展外,又在内地及边疆出现了不少新兴工业、商业城市......

正是国家在发展,经济在繁荣,于是也同时迅速的滋生了官吏腐败。

为什么明代朱元璋一上台执政,就下大力,下狠手治理贪官。

他知道贪官是使得一个国家最终灭亡的根源。

这些人不是没有被教育好,是经不住社会各种利益诱惑......

儒、释、道它一直摆在那里,可是很多人还是不学刀枪,它学贱。(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