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86章 实施安抚

后金攻略大明的整个过程不会是很简单的过程。

即使在前文里我们也描述了它有且战且走的一面。

毕竟大明是一个建立在有效国家机制上的一个民族政权整体。

即使皇帝昏庸无道,朝臣贪腐无能,官兵个个羸弱,国库年年空虚。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刻大明内有天灾,外有倭寇,朝中存党争,后宫有奸人......

但是不等于它的王朝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只要它的王朝机制还能运行,它的整体结构尚能动作,它就是蛇死身子也不僵的局面。

这一次的攻打抚顺城其实就是明着挑衅,暗中试探,其实在做攻击上的全面前期准备。

当时的**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所领的兵,共一万人,他们听说抚顺城被后金攻陷,兵分五路前来追击。

-

后金哨探将所见明兵消息,当时报告给代善和***,他们便命令士兵披甲上阵,分三路前去迎战。

后金兵到了边境,又命哨探回去向努尔哈赤报告。

努尔哈赤闻讯,当时很轻蔑地说:"他们不是来和我们打仗的,那是想要诈称把我们的兵驱逐出境,以欺骗他们的皇帝的。谅他们也不敢等待我兵之来!"

这位后金汗,派额尔德尼巴克什往告代善、***二人:停兵勿动。

他二人一时就奉命屯兵边上,又回报父汗说:"他们的兵若是等待我兵之来就打,若是不等待就是败走了。我们要乘机追袭其后,不然默默而回,他们必然认为我们是害怕不敢打。"

努尔哈赤说:"言之有理。"于是其部分兵前进。

明兵分三处安营,据山险,掘壕堑,列火器,占着有利的地形和先进的武器,那时也准备一战。

后金的八旗兵摆开阵势,冲向明营,开始猛烈进击。

先是风从西来,对后金处在明兵东方来看,有些不利,等交战之后,风向又反了过来。

明兵连放火器,伤害不到敌人,却使自家兵挨了烧。

后金兵奋勇射击,充分发挥他们的骑射长技,明营于是大溃。

张承胤、蒲世芳皆战死,颇廷相、梁汝贵已溃围出,见主将阵亡,他们也继战陷阵死。将士死者上万人,生还者百无一二。

据说后金兵在这次作战中只折小卒二人,虽未免失真,而明兵损失惨重却是无可质疑。

后金兵回到边境安营,论功升赏,二十六日返抵赫图阿拉。

这是不继续攻打大明,后金的军队相反回去了,这也是草原部的一个习惯问题。

他们习惯于带着战利品此刻回部落,安顿好了家属,享受了胜利的喜悦后,再次出战。

这里的两军第一次交锋,以后金全胜告终。

当时战斗胜利后的后金的君臣们,非常强调其胜利得之于天助。

**的一万兵不如他们的一千兵,**还配备了大炮一百,小炮一千,一千一百位大小炮与鸟枪,仅仅打死后金两个小卒,由于风向转变,反把自己的炮手打死了七人。

后金的兵中了枪炮也都无伤亡。

这是因为当时的火器威力不大,区区金属破片的伤害不足以破清兵的盔甲防御。

明兵再次追来,又恰是后金分完俘虏,准备拔营之时,避免了俘虏逃亡,等等

-

我们此刻能从当时战斗的记录看到很多历史的真像。

大**的驻边兵马,在人数上可以说不会少与后金的人马,而且还有后金不可能有的大小火炮和鸟枪。

他战败后十不存一的原因,有偶然的因素,如风向转变之类,但主要的是明军腐败无能,指挥官缺乏良好的带兵素质,士兵从来都没有经历良好的训练。

为什么这样说?毕竟对手几乎无伤亡。大小火炮和鸟枪不过是个吓唬人的玩意。

时任御史的张铨说:"夫承胤不知敌诱,轻进取败,是谓无谋。猝与敌遇,行列错乱,是谓无法。率万余之众,不能死战,是谓无勇。"这段话见《明史•张铨传》。

他说主将无谋、无法、无勇招致惨败,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

据说,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之子曾与承胤饮酒,对他说:"父志不小,屡谏不入,万一南向,大将军计将安出?"

张承胤只是笑说**威德。他太自以为是,以为努尔哈赤之子是在跟他说笑。

没有过多久,他就死在努尔哈赤发动的南侵战争中。

又如努尔哈赤所说,**统治者之间,系上下欺骗,主将领兵不是打敌人,而是欺骗皇帝。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以打胜仗呢?

其实这样的作为是有前科之鉴的。从很多朝代的一**臣当道开始,这种习惯就养成了。这就是他们一直奉行的所谓为官之道。

这种故事参见前面的,蟋蟀宰相的故事。

后金的胜利不是得之天助,而是双方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主要是统帅军队的将领优劣所决定的。

在这次作战中,后金获得九千匹马,七千副甲胄。

这几乎就是大**防御边关的所有军事装备了,它全部成为了资敌以强的东西。

抚顺之战以后,后金当时收降的一千户人家,后金在一个月之内,使他们离散的兄弟、父子、夫妻、亲戚、家奴及一切器物重新相聚。

这些获得胜利后的女真人,不仅仅没有公开掠夺和杀戮,相反的又把战争中得到的马匹、奴仆、耕牛、衣服,按个人等差,分别给战乱区的人民予以了妥善的分配。

连被褥、粮食、牲畜、饭桌、水缸、木桶、碗碟、镰刀、斧头、剪子、锥子、针线等日常用品及小黄米、豆子、芝麻等杂食品皆满满的按数,分给了当地民众。

为了给以后的战争打开破竹之势,努尔哈赤在安抚民众的同时,极力拉拢**的官员和知识分子。

他按照**的规章制度委任官吏,把收降的民户都交给**芳管辖,任命他为三等副将。

努尔哈赤把他的第七子阿巴泰的长女,嫁给了**芳为妻,设大宴成亲。这些见《清史稿•**芳传》。

人们从此也称**芳为额驸了。

努尔哈赤征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投降,即自**芳始。

其实这就是女真族,我们所称谓的后金政权,当时为了获得华夏民族的大好河山,在用鸡毛蒜皮些许利益,实施拉拢人心的一种攻略,无论他真心在做,还是假意在搞,这对后来明清战争的风云变幻影响很大。

后金在攻下抚顺城时,又得到了当时还是沈阳生员的范文程。

努尔哈赤知道他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后代,特地对诸贝勒说:"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范文程后来在清初的文治武功中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一个国家的建立,不会是不需要人才的,毁灭一切历史瑰宝,砸烂一切中华民族的美德,遗产,人民创造的财富重新从头再来。

而是依靠民众,依靠人才和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来建立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

因此很多汉民无端的排斥北部的草原民族统治中原,这是毫无远见和认识的一种无知。

在当时大**腐朽和溃烂之时,中华民族需要一个养民,扶民的新政权来重新执政。

谁要是执政腐朽,搞各种不合理的私人集团制,造成民心不稳,上下离心离德,那么它注定就要退出当时历史的政治舞台,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就是真理。

这也是很多历代统治者不让民众来说,不让舆论来讲,威胁民众不得涉政,事实它内心虚弱加恐惧,其实系它自身屁股不干净的本质。

其实大**此刻励精图治,改革朝局,任用人才,重新言战,还来得及。

只是他想不想作为,能不能作为,作为是否落实和得力的问题。

第一部分后金攻略,抚、清之战,后金首捷,其实在军事上,政治上,在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上,努尔哈赤都获得了胜利。

努尔哈赤从来不把战争视作单纯的打仗。

他总是和政治上的是非曲直联系起来,为他进行的征战辩护。

他不但在本民族内部,即从16世纪以后形成的满族之中,宣传**的残暴统治和野蛮的掠夺,而且向**统治下的地区人民说明他反抗和进攻**的合理性。

天命三年闰四月二十二日,他把掳去的张儒绅、张栋、杨希舜、卢国仕四人放回**。

这四人中,有万历皇帝的鲁太监手下两名商人,还有开原一人,抚顺一人。努尔哈赤让他们带着一封信,信中继续谈到要与**讲和,罢兵及进贡等等,而就在这封信里他自称"建州可汗"

其实这就是诡诈之术。(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