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汉凉风云 >汉凉风云

第56章 、荀爽忠言劝归隐,皇甫规自附党人(下)

而范滂、郭泰等一干名士被赦免出狱之后,自是免不得前往窦武、霍谞二人府中拜访,感谢一番。这日,二人正欲拜访尚书霍谞,路遇名士符融及同郡友人田盛,同是天涯沦落人,免不得一番倾诉肝肠。说起符融、郭泰二人,免不得提及李膺,二人能闻名士人之中,多有李膺之功。

符融,字伟明,陈留浚仪人,当时李膺为司隶校尉之时,每与符融谈论,无不捧手赞叹,符融得以知名。

田盛,字仲向,陈留浚仪人,乃符融同乡,与郭泰、符融二人志趣相同,均以识人著称。

郭泰初到京师时,无人赏识,符融一见便叹服,引荐于李膺,郭泰也因此而出名。后符融返乡,陈留太守冯岱亦有名望,到任后请符融相见,符融向其举荐郡中人范冉、韩卓、孔伷三人,冯岱对三人之才赞赏有加,尤为敬佩符融识人之能。恰逢发生党锢事件,符融因其名望受冤下狱,田盛与其私交甚厚,亦然牵连入狱。

原来几人今日来意相同,几人便一道前去拜访霍谞,拜谢其援救之恩,独有范滂并不为谢,引得几位友人怪责。

方出府门外,郭泰不悦道:“孟博先前见窦公不肯拜谢,而今见霍尚书亦然如此,岂不有违礼节?”

范滂笑道:“春秋时叔向坐罪,祁奚救援,未闻叔向谢恩,我不过效法古人之行,何必称谢?”

几人话毕,一同出洛阳东门,欲告别而去,范滂却提议临行前,再去太学一观,以作留恋,几人亦是赞同,往城郊太学而去。

此时太学馆门前,群声昂扬,众儒生士人正褒举天下名士,耻笑朝堂污秽,毫无顾忌,张口便来。范滂当先挤入人群中,听得振奋不已,郭泰、田盛、符融劝阻不及,默默立于一旁,静听众人议论。

符融正听间,瞥见身旁一四十余岁儒生不住摇头叹息,细瞧此人容貌举止,心中引以为奇,便上前躬身施礼道:“兄台有礼,在下陈留符融,未知兄台尊姓大名”

仇览回道:“陈留仇览,仇季智,你我倒是同乡之人。”

“如今洛阳俊才名士云集于此,畅谈天下事,正是志士结交之时,季智兄为何在此漠然不语,嗟叹连连?”符融好奇问道。

“一是叹其等意志不坚,二是叹其等不识好歹”,仇览见符融疑惑更深,这才解释道:“朝廷设置太学,乃是让我等儒生研习经典,我等岂能在此闲游漫谈,荒废时日。”

符融一时间无言以对,只得拱手施礼而去,将此事告知郭泰、田盛、范滂三人,郭泰心生结交之意,终将其请至郊外酒肆中,席坐而谈。

言谈正欢之际,范滂想起即日便要被迫还乡,不由憋屈道:“我等也是欲为国除奸,满腔忠义,何故落得如此窘境?”

“事已至此,何必再言!只恨宦官奸诈阴狠,以谗言献媚陛下,枉费我等一片丹心”,郭泰长叹一声,落寞说道。

仇览却是不以为然,说道:“非也!我以为此事缘由,在于陛下心中不敢轻信朝臣,却对宦官心存依赖。”

“何故如此?”众人惊疑道。

仇览说道:“陛下少年登基,深受外戚梁氏之苦,昔日梁冀专权,朝臣屈从者甚多,自此之后,陛下心中最为忌惮外戚,也不敢轻信士族大臣,而宦官对陛下言听计从,助其诛灭梁氏,多有功劳,且是区区宫中奴仆,陛下愿亲信之;又因陛下才能平庸,朝臣多为智谋深达之人,且鱼龙混杂,以陛下之才难分忠奸,更谈不上驾驭朝臣,为己所用,此其一也。”

“伟明(符融字)所言不无道理,陛下不愿亲信朝臣,自然疏远,难知圣意,而宦官最擅弄权专恣,阿谀谄媚,宫中又多为宦官耳目,终日伴在天子近前,时时察观龙颜,自可先人一步,洞悉圣意;最可恨的是宦官行事毫无廉耻,如宦官年年自各地挑选采女,供天子享乐,以致宫中采女之数不少于五六千,我等确实不及也!”郭泰叹息道。

仇览点头道:“林宗(郭泰字)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宦官一向天良丧尽,行事果决狠辣,逞一时之快足矣!而朝臣公卿多数拘于礼法,行事犹豫不决,不知变通,事事皆需请旨而行,故而时时慢于宦官一步,处处受制于人;尤为可惜的是,士族公卿忘乎所以,妄图联合一气,铲除宦官,殊不知天子甚为忌讳朝臣过于一致,无法制衡,党人之事便是犯了圣忌,若是士族得势,宦官必然难存,天子恐为朝臣所掣肘,不得已为之,此其二也!”

范滂自怜道:“一心为国,却换得如此下场,天理不公。”

“在做诸位一心为国不假,士族儒生自然不乏为国之人,可惜多数人所图者乃是功名爵禄,皆因察举被阻,征辟不得,心怀不满,欲借除宦出仕为官,博取名望,如此用心,却又智谋不足,岂能成事?此其三也!”仇览一口气说完,口干舌燥,端起碗中酒一饮而尽。

“季智(仇览字)之言,发人肺腑,才学远胜我等”,符融听完仇览之言,赞赏不已。

仇览笑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向致力于学识,无心仕途,见朝政混乱,更不愿卷入朝堂纷争,只望居家修学,传承圣贤大道,再无他求,故而有此一言。”

几人相逢恨晚,痛饮畅谈,临别之际,仇览好言劝道:“诸位,即将别离,在下还有一言相赠,此去回乡途中,切记谨言慎行,万不可授人以柄,徒增祸事。”

“多谢季智,此次回乡之后,我便闲居家中,闭门授学”,郭泰决然道。

符融笑道:“林宗之言甚是,我与仲向(田盛字)欲在山林之中,结庐而居,相互为邻,日后诸位闲暇之时,可不吝前往一叙。”

直到各自分别离去,范滂终未发一言,往汝南而去,一路灰心丧气,苦笑不已。途经南阳时,南阳儒生名士敬服范滂名望,在范滂同乡殷陶、黄穆二人提议下,纷纷聚集,夹道相迎,有数百人之多。范滂为之一惊,殷陶、黄穆二人当即侍立左右,引以为荣,为其应对来往宾客。

范滂将二人拉到一旁,叹息道:“你等如此张扬,必然为我引祸,亦会害了己身,快且令众人散去,各自归乡,以免惹祸上身。”范滂说完,头也不回,自取小道,悄悄回乡,终日闭门谢客,埋头苦读。

自党锢之祸爆发,朝廷大兴党狱,天下士人多被牵连,皆是一时贤名之士,后蒙桓帝大赦,党人纷纷逃归故里,朝堂之上已无党人立足之地,其中郭泰、符融、陈寔等名士心灰意冷,隐居求安。这时,洛阳却有一奇事不得不提,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昔日边疆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上书自附党人,请求与党人同等治罪,时人多有赞之为贤者。

皇甫规上表陈道:“臣之前举荐大司农张奂,便是攀附党人,后臣问罪输作左校时,由太学生张凤等为臣讼冤,便是党人所附,臣应同入党案,受罪坐罚。”

不料桓帝接到奏表,看完之后,哭笑不得,递给左右诸常侍传看,笑道:“党人皆为关东士人,皇甫规不过一关西武夫,党人之事与他何干,不知所谓。”

侯览看完奏表,轻笑道:“陛下,奴才以为皇甫规自附党人是假,实则欲搏取士人称颂,不过是爱好虚名之辈,何必与之一般见识。”

“自古有言‘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当朝堪称名将者,诸如皇甫规、段颎、张奂、李膺等人,皆出自关西,关东人士戏称为‘西凉武夫’;皇甫规一向自认西州豪杰,卸任度辽将军以来,闲居洛阳,虽为当世名将,却声望不显,若依侯常侍之言,有此一举,不足为奇”,王甫淡然说道。

“咦,李膺”,侯览听到李膺二字,不由怒从心生,问道:“李膺不是颍川人士,王常侍怎言其是关西人?”

王甫瞥了一眼侯览,鄙夷之色一闪而过,继而说道:“李膺祖上乃李牧之后,源自陇西,后其祖父太尉李修不喜武夫之称,为获取族望,携家迁至颍川,子孙逐而以习文为主,及至李膺一代,文武双全,深为天下士人敬仰;不过李氏子弟仍大多居于陇西,李膺一家为陇西李氏分支。”

“看来李膺与皇甫规同出一辙,关西武夫而已!”侯览轻蔑道。

桓帝不以为意,摇头道:“武夫?尔等可不要小瞧皇甫规等人,皇甫规虽是武将,却颇有心计,人人皆以为皇甫规贤名有胆略,其心所图,可瞒不过朕。”

“哦”,曹节眼中精光一闪,笑嘻嘻问道:“老奴左思右想,也不知皇甫规有何图谋,还请陛下不吝解惑。”

桓帝见曹节三人满脸疑惑,这才自得道:“皇甫规先前便多次托病,上书辞官归乡,均被朕驳回,如今欲借党人之事,急流引退,远离洛阳,朕岂不知皇甫老儿心中所想,怎能让他称心如意。”

“陛下英明”,三人齐齐叩首,一番颂歌戴德后,曹节谄笑道:“陛下,皇甫规毕竟多有功勋,依老奴看来,今弘农太守尚在空缺,不如暂且外放皇甫规为弘农太守,封其侯爵,赐予食邑,就不让这老儿回西凉故里,如何?”

“好!就依你之见”,桓帝龙颜大悦,而后话锋一转,玩味笑道:“皇甫规自耻不得与党人同列,自附党人,以求禁锢之罪,朕不仅不治其罪,反而厚赏之,倒要看看他还能如何!”

皇甫规奏表已上,然而桓帝却搁置不理,并不批答。数日后,桓帝下诏任皇甫规为弘农太守,封其为寿成亭侯,食邑二百户,皇甫规却让封不受,终不敢违诏逆行,离京赴任,惹得桓帝大笑不已。

朝臣中有人见皇甫规非但未被桓帝治罪,反而受赏,心中羡慕。其中有一人毅然上奏为党人申辩,惹得宦官怨恨,桓帝亦是龙颜大怒,遂将其罢黜为民,禁锢终身,此人后悔不已。

李膺自举家来到阳城山以来,结庐而居,一想起党人之事,不由烦闷失落。而这几日李膺却是难得开怀大笑,心中愁绪一扫而净,李远之妾宋氏诞下一子,李膺甚是疼爱,为其取名李景,全家上下欢腾不已。

此刻,李家厅堂中,李膺正与妹夫钟瑾、幼妹李夕言谈正欢,却闻仆人禀报,有汉中李燮、陇西李朝求见。李膺之妻是颍川钟氏之女,后经钟氏牵线搭桥,钟家子弟钟瑾又娶李膺之妹李夕为妻,以加深二家之好。

“兄长,既有李家同宗子弟拜见,当不可怠慢,有失同宗之谊,我夫妇二人暂且告退”,李夕知情识趣,与钟瑾二人退去。

待仆人将李燮、李朝等人引至堂中,李膺赶忙迎上,朝李燮便是一礼,恭声道:“拜见兄长。”

“贤弟不必多礼,我辞官路过此地,听闻贤弟在此结庐闲居,便前来叨扰一番,多有失当之处”,李燮回礼笑道。

“侄儿拜见叔父”,李燮身后长子李牷、次子李敏待李燮说完,赶忙上前躬身施礼。

李膺挥挥手,示意二人起身,打量几眼后,笑道:“二位贤侄皆有才干,兄长不愁后继之人了,哈哈。”

“侄儿李朝(字伟南),拜见叔父,听门外仆人说季然贤弟喜得贵子,侄儿恭贺叔父喜得新孙”,李燮正欲回话,一旁李朝却是耐不住,上前向李膺单膝跪地施礼,恭贺道。

“你莫非是李遐兄长独子,李朝?”,李膺见眼前之人,声如奔雷,苍髯如戟,虎背熊腰,好生威猛精壮,不由啧啧称奇,猜测道。

李燮见李朝跪地施礼,面带不悦道:“伟南贤侄,此处非陇西,不必依照旧时之礼,躬身施礼即可!”

“哼”,李朝轻哼一声,回首道:“陇西李家子弟一向如此,伯父虽分居关东已久,不过祖宗之礼不可废,岂能数典忘祖。”

“无礼,安敢如此轻慢我父亲”,李牷、李敏兄弟二人闻言大怒,上前便欲问其罪,李朝也是怒气横生,不遑多让。

眼见双方剑拔弩张,李燮止住二子,喝斥道:“长辈在此,岂可如此无礼?”

李膺又从中劝解,三人这才息事宁人,李燮未免二子再与李朝冲突,令二子暂且退至门外等候自己,看也不看李朝一眼。

李膺将二人引至堂中,心忖李燮为何辞官来此,不解问道:“兄长何故辞官?”

“愚兄听闻党人之事,郁愤不平,又闻姐姐不幸病故,伤痛难安,故而辞官回南郑,闻知贤弟禁锢在此,故而前来一叙”,李燮叹道。

李燮,字德公,汉中南郑人,李固第三子,大将军梁冀专政时,李固因得罪梁冀而被罢官,后被杀害,祸连其二子。当时,十三岁的李燮逃至其姐姐李文姬家中,文姬贤而有智,谎称李燮入京寻父,暗中托李固门生王成保全之,李燮得以隐姓埋名逃难于徐州。及至梁冀被灭,大赦天下,李燮才复出。

“兄长请节哀,愚弟以为兄长有大才,万不可因一时伤痛,而忘却国事,朝中奸佞当道,正需吾辈忠贞之人,扫除奸邪,还朝堂一片清明才是”,李膺劝慰道。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久,而李朝则站在一旁,低头不语,东张西顾。直到李燮告辞离去,李朝在李膺示意下,不情愿向李燮施礼道:“恭送伯父。”

待堂中仅剩李膺、李朝二人,李膺问道:“伟南,你又何故来此?”

“前些时日,二伯父举荐我为武都兵曹从事,后侄儿因鞭笞氐人降虏,引得二伯父震怒,将我革职,父亲也将我责打一番,赶出家门,侄儿索性离家四处游览;后行至洛阳,欲拜访叔父,听闻叔父为小人诬陷,避居此地,故而来此拜访叔父”,李朝一五一十回道。

陇西李家一向好武成风,族中以李哆、李洪、李遐三人威望最高,其中李哆为首,李洪便是李朝口中的二伯父,李朝之父李遐排行老三,李膺任职西凉之时,时常前去拜会。

“胡闹,你父亲责罚于你,乃是气急而为,你怎可离家漫游,快些回家去,免得家中担心”,李膺顿时怒起,斥责道。

“兄长,兄长”

李膺方斥责完,就见李远于门外大呼小叫,闯进堂中,免不得又被李膺怒斥几声。而后李膺便由着李远与李朝下堂而去,不忘嘱咐李朝早些归家。

李远、李胜、李朝三人一路欢声畅语,来到山前溪水旁,郭氏早已让下人备好酒菜,瞧见三人,上前施礼道:“兄长,许久不见,风采依旧。”

“弟妹又要拿我打趣,哈哈”,李朝瞥见溪水旁酒菜,对李远笑道:“贤弟取得如此贤惠之人,当真前世修来的福气。”

“那是自然”,李远得意一笑,又指着溪旁酒菜说道:“多年未见,昔日与兄长军中斗酒,难分胜负,今日我等三人可要大喝一场。”

“大兄远道而来,此番定要不醉无归”,一旁李胜早将酒水倒满,笑着催促二人。

郭氏见几人谈笑正欢,便告退道:“夫君三兄弟难得相聚,自当把酒尽兴,宋妹妹那边还需照料,妾身先行告退。”

“有劳嫂夫人”

“有劳弟妹”

溪旁只剩兄弟三人饮酒畅谈,酒至半酣,李远尤感尚未尽兴,将手中陶碗扔于溪中,端起酒坛道:“碗中饮酒,不足为乐,请。”

“请”,李朝、李胜二人不甘示弱,抱起酒坛便大口痛饮,远远都能听到三人的笑声骂语。

“哇,哇”

“我儿莫哭”

郭氏告退之后,又来到宋氏房中,听到房中宋氏哄着啼哭的李景,抬首望着北方,满脸落寞凄寂,轻叹一声。进到房中,郭氏接过襁褓中的李景,抚弄一番,李景这才止住哭声。而后又对宋氏陪嫁丫鬟杏儿悉心嘱咐,无微不至,引得宋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本章完)

相关推荐:身为牧师,带把锤子不过分吧?我的谍战可以无限模拟超级至尊兵王我的末日模拟器超级苟教主夫人给您劫来了女儿,我真的不是死神快穿到病娇男主怀里撒个娇快穿:病娇boss他疯批又粘人签到十年,我成圣了从科大少年班开始的重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