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思念知音 >思念知音

96、秘密日记

我们一直在上海外滩逛到了晚上九点半,何文婷已经打盹了,我也累得不轻,于是去找旅店休息。

我们为了省钱,不敢住大旅馆,找到了一家门厅还算漂亮的小宾馆。我们走到服务台前,服务员看了我的身份证后,又要何文婷的身份证。

这让我很是尴尬,她还没有身份证啊!结果那位服务小姐摇摇头,有些暧昧地笑着,拒绝了我们。

我们无奈地走出这家宾馆。虽然快十点了,街上仍然是车水马龙。我背着我与文婷的包,文婷嚼着口香糖,走在人行道上,东张西望的,心情显然并没有因为住宾馆受挫而受影响。

我决定找一家不需要证件的旅馆。辗转打听了好几个人,终于在两条小马路交叉的路口,找到了一家名字叫“顺心旅社”的小旅馆。这名字的朴素和中规中矩,无端地给了我一种温馨感,好像我们仍然身在无州城的小街道上似的。

我们要了一个双人间。那个大约四十多岁已经发福的老板娘,一脸平淡的笑容,并没有多问什么。大概她经常见到这种二十多岁的青年,带着姑娘来开房吧,已经早就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我付了押金之后,老板娘热情地把我们领到了那个房间。她特意又多看何文婷几眼。何文婷正在把口香糖用力吹成一个白色的大泡泡。老板娘笑了起来,用含着上海口音的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小幺妹真可爱!”

在房间一角,有玻璃墙隔开的浴室。我们洗了个热水澡。互相搓了背,彻底洗去了一天以来的灰尘。

我们把两张单人床合并成了一张大床。我含笑问道:

“今天太累了,还在一起吗?”

何文婷噘了噘嘴巴,翻了翻眼皮,伸了伸舌头。这是一个很熟悉的动作,只有我知道她的用意。然后她抱住了我……

……………………

温存一番之后,何文婷很快就睡着了,发出了轻轻的鼾声。我不能不佩服这个小姑娘,她的心可真够大的。当然也因为她今天太累了,毕竟年龄还小,走这么远的路,真让人可怜。

我却因为冒险带着小姑娘出来,又是第一次来到大上海,激动的心情一直难以平复。一直到12点还没有睡着。

失眠是很痛苦的事情。旅馆的房间里倒是有电视,我本来想看一会儿,又怕影响何文婷休息。于是打开床头的小台灯,看会儿我带来的书。那本书是我已经看过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我忽然想起昨晚在无州,给何文婷买了两本漫画,还不如看会儿漫画打发时间呢!看何文婷的包就在床头柜上,于是就打开了。本来是想看漫画的,却发现里面有一个精致的日记本。

我想起来,何文婷以前有一次跟我说过:

“我这两年里写了一本日记,在合适的时候,我会让你看一看的。”

我当时笑着问道:

“是关于爱情的记录吗?”

她摇头笑道:

“不是。全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胡思乱想。有一些当然很幼稚,也有一些我自己认为很深刻,不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的思想。所以我从来不让别人看的。”

大概这就是何文婷所说的那本秘密的日记了。虽然她还没有让我看,可是今天这个机会很是难得,不看白不看呢!于是我打开了这本日记。

结果一看就放不下了,我甚是震惊,怪不得这个小女孩这么大胆,敢跟我谈恋爱!原来她有着强大的思想基础啊!她的思想太黑暗,太恐怖了!

我只是弄不明白:何文婷为什么对世界的看法这么悲观啊?她竟然一直想在十六岁的时候自杀!我的天啊!幸亏我及时地偷看了何文婷的日记!真是细思极恐啊!我发誓:一定要改变她的思想,一定要让她热爱生活,一直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以下几章故事,就是何文婷日记的摘录。第一篇还是写于两年之前,那时候她才十三岁,才刚刚小学毕业,我跟她还不认识呢!具体内容如下:

1997年6月6日

近来我发现,我妈妈经常会花一些时间坐在写字台前,什么也不读,什么也不写,只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仿佛在思考着她忙碌悲惨的一生的意义。

我想,也许成年人都喜欢凭空叹息,就像总往同一个窗户上乱撞的苍蝇,他们摇晃、挣扎、虚弱,最终坠落,他们会扪心自问:

为何生活会让他们去他们不想去的地方?

聪明的人把这种思考当作是一种宗教:啊,生命中多么可耻的空虚!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偶尔会跟爸爸一块出去吃饭,在酒桌上我发现有一些这样的犬儒主义者,他们跟我老爸一边狂呼乱饮,一边嚷嚷着:

“我们的青春热血呢?我们年轻时代的梦想呢?为什么都变了样子呢?也许就像柏杨说的那样,社会这个大酱缸,把我们染成了当初我们最不喜欢的那种人?”

他们腆着大肚子,一脸油腻,眼睛里露出一副看破红尘,却又心满意足的神情。

我厌烦这种虚假的自视清醒。我觉得他们的梦想已经破灭,他们的生命就像一条狗,对这个世界无足轻重。其实,他们也像我们小孩子一样,并不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他们在外面吆三喝四,酒肉征逐,强忍着厌倦,扮演着硬汉,其实他们心里空虚难过得想哭。

然而,这也可以理解。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他们也曾经是小孩子,都相信过成年人的话。而当他们长大了,自己也步入成人社会之后,他们为了报复大人们的欺骗,而继续欺骗自己的孩子:

“生命是有意义的,不过这完全掌握在大人们的手中。”

这是一句很多人都相信的谎话。恐怕当我们成年后,明白了这是个错误,就为时已晚了。

谎言的神秘性依然完好,但是我们所能支配的精力,长久以来在愚蠢的行为中,已经被消耗殆尽了。最后剩下的就只有自我麻痹,以及试图掩盖没有找到生命意义的事实了。

人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欺骗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否认自己生命的无意义罢了。

根据我的观察,与我家来往甚密的那些人,全都在走着同一条路:

年轻的时候,他们尝试着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回报,像榨取果汁一般获取知识,以谋得社会认可的优越职位,然后倾其一生都在愕然和失望之中,思忖为什么这般费尽心机,到头来却只落得如此无意义的人生。

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格言:

“人们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而最终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

我思忖着如果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教育他们解开生活的面纱,认清生命是荒诞不经的,那大概更容易取得一些人生成就吧!

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夺走孩童时期的美好时光,但是成人后却能获得大把的光阴。而且那样做,我们还可以免去一种创伤,就是身处鱼缸之中的创伤。

我——何文婷,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住在无州城的高档小区龙凤苑的一套高档住宅里。我的父母在社会上都很有地位,我的家庭可以说很富有,因此我这个独生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父亲在无州城最大的一个国营大型企业里,继科长之后又成为了处长,并将可能登上厂长的位置。他每天都有好几个酒场,等待着他饮光中国的名酒,吃遍无州所有的大饭店……

我的母亲是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确切地说,我的母亲演的是一个小剧种——无州梆子。她发扬光大了我们家乡这个剧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近也当了官,成为了无州梆子剧团的副团长。

实际上,我觉得母亲并不能算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工作很努力,很有激情。但她在戏剧创作上,缺乏原创性,当然,她整理一些剧本的能力,是不成问题的。

有时候母亲跟我谈话,会动不动就给我掉一掉书袋,拿些名人来做比方。比如:

“何文婷,你坚强一点,要像孙柔嘉那样自立,不要像林黛玉那样娇弱!”

“我的宝贝,你看看人家卓娅,看看林道静,看看张海迪,学会自立自强吧!我们没时间陪你,你就要靠自己努力成长啊!”

尽管我的生活是如此幸运和富有,但近几年来,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人生的终点,就像一条金鱼,困在了鱼缸里。

我是怎么知道的呢?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怎么会有这种思想的呢?

事实上我很聪明,甚至可以说绝顶聪明。如果人们看到像我这样年龄的孩子,对比一下之后,就会了解到我简直是深不可测了。

我不喜欢太受人关注。在一个将聪明当作一种至高无上价值的家庭里,一个超智商的孩子,就不会有平静淡定舒服的生活。他们就会逼着我学这学那。于是在学校里,我在考试的时候故意考不好,但是即便如此,我的成绩却还是考得不错。

人们可能认为,像我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却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平,要扮演这个年龄的正常智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事实上,这可绝非易事呢!

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做一些事情,让爸妈和同学觉得我很幼稚甚至很愚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很好玩,不会让我闷得慌:所有不需要花在学习和理解上的时间,我都去模仿普通好学生的风格,他们的答辩能力、待人态度,以及他们的小错误和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

在小学所有的科目里,我学习到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语文就是一系列字词句的排列组合,数学是机械化地复制运算公式,科学则是一系列和逻辑相连接的事实。

我觉得,不用说我的同学们了,即便跟成年人来作比较,我也比他们中很多人更加聪明。当然,我从未因此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什么也没做,我只是在观察他们。

关于我未来的生活,我当然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绝对不能只是呆在一口鱼缸里。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对于一个和我一样聪明,对学习同样有天赋、与众不同并且出类拔萃的人来说,人生早已定性,结果早已注定,是一个让人悲伤得想哭的事实。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如果人生是彻底荒诞和偶然的,那么价值再大的伟大事业,也不比失败好到哪里去。只是会比一事无成过得更心情坦荡而已。

我有时候又这样想:聪明的头脑,能使成功的滋味变得苦涩;而平庸的人,才会觉得人生充满希望。究竟是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还是当一头快乐的猪,这是一个我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我知道,再过不久,我就要离开孩童时代了。有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决定,我既然坚信生活只是一场闹剧,那么我就不必坚持到最后了。我将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亲自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我走到楼顶的天台上,走到了天台的边缘。这时候我有一种巨大的渴望:飞身而下,香消玉殒。

我一只脚在急切地想往前迈出去;另一只脚却把自己拉住了。好吧,在我十六岁考高中之前,我就继续活着吧,我最少应该再坚持三年。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规划自己的一生,为的是让自己去相信不存在的事情,因为人类是不想遭受苦难的生物。于是人们竭尽全力,使自己相信有些东西值得追寻,只有这样人生才显得有意义。

即便聪明如我,却也无法得知自己能挺多长时间,对抗这种生理上的演化。我有时设想,当我真正踏入成人社会的那一天,我是否还有能力去面对生命的荒诞感呢?

我不知道那一切坚持和努力有什么意义,因此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三年后,我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我将会亲自了结自己的生命。

谁如果有幸看了我的日记,读到了这里,请你不要担心,我并不打算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情。那样做就显得自杀是一种勇敢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另外,我也不能让任何人有所怀疑。要知道,成年人总是对死亡歇斯底里,把它看作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一样,其实死亡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去做。我温柔的一面当然是倾向于割腕自杀。当我说我温柔的一面时,意思就是指我对肉体的喜爱。我不希望我在死后,身体变得丑陋。

从死亡的速度和痛苦程度来看,显然跳楼自杀是最快速最便捷和最容易成功的。但是那样做所留下的尸骸,实在是太丑陋了。脑浆迸裂,粉身碎骨,不符合我的美学预期。

我设想,我爸妈看到那样一具丑陋的身体,难免会崩溃疯狂。而这又何必呢?他们虽然都是很平庸的人,理解不了我这样的哲学家,可是我又何必给他们那样一个额外的痛苦呢?

我会集中精力去做我自己的事情:那就是拼命享受生活,然后在我十六岁的时候自杀。

但是我也不想割腕自杀。那应该是充满意义和美好的吧,可是……呃……我一点也不想遭罪。说实话,我讨厌遭罪;我的想法是既然下定了一死了之的决心,那就是因为我认为死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应该轻轻松松地了结。

死亡,那应该是温柔的通道,应该是轻轻地滑入梦乡。有人从十层楼上跳窗自杀,有人服毒自杀,也有人悬梁自尽!我觉得这都很荒谬!我甚至觉得这很愚蠢,因为那都太痛苦了。如果不是为了避免遭受痛苦,那为什么要死呢?

我已经设想好了解脱的方式:近来我每星期都会从妈妈床头的药瓶里拿一颗安眠药。以后我会一直坚持这样做的。因为母亲吃的安眠药很多,如果我每星期只拿一片,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现的。

但是我决定时刻处于万分小心的状态。当我们做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我们无法想象有些人在干涉你预谋已久的计划时,所体现出来的速度。

虽然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会说一些傻话,如同“人生的意义”或者“人类的大爱”,对了,还有“童年是可爱的,生命是神圣的”之类的,像唐僧念经一样的磨破耳膜的老话。

于是,我静静地走向我的十六岁,我并不害怕。可能只是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我还没有找到我的情人,享受纯净的爱情。

但是,如此混乱无聊的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我决定只能活到十六岁,不能等更久了。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因为有想死的心,往后就要像烂菜帮一样地混日子。

甚至应该完全相反。我应该充满激情,享受各种生活。重要的是,不是因为死,也不是因为在哪个年龄死,而是在死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我记得我看过的一本小说里,主人公是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死去的。

当然,也许我是没有机会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但是我有精神上的珠穆朗玛峰。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有尽可能多的深刻思想,并将它们记载在这个笔记本上:

如果生活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那么至少我的思想应该是深刻的,不是吗?

——这也就是我开始写这本日记的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庶女惊华:嚣张世子妃我的脑洞无限脑洞世界大BOSS白铁无辜铸佞臣天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