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18章 最终扑街

太宗李世民虽然有着治国理政敏锐的头脑和独特的腕力。

但是一个人毕竟是一个人,他不可能事实全部影响到其它人的作为。

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

其实唐太宗病重时,就知道这李治十分羸弱,他所以提拔和信任长孙无忌,就是以德,来压住一个人势必躁动的野望......

如果集团总经理系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你就事实给他需要的,他欲求不满是他的本质,但是你扼杀不了他的内心欲念。

只能用德去引导,看这种人能不能迷途知返,良心发现。

若果长孙无忌知道做人还要知足,就会是自己收敛。

唐太宗病逝......宫中哭得最悲伤的还是一群女人......

-

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

此刻皇帝身边随侍人等,白衣素缟,在宫内跪着一大片。

长孙无忌请李治立刻处理朝中政事,以安内外,这李治仍哀哭不止。

长孙无忌于是抓着他的肩膀大声说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

长孙无忌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速赶回长安。

六月,太子李治继位,史为唐高宗。

同月,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主持朝政。

当时,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长孙无忌每有进言,唐高宗都优先采纳。

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永徽四年(65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

吴王李恪名望素高,且与长孙无忌有旧怨。长孙无忌欲借机诛杀李恪,以绝众望,便诬称李恪也参与谋反。

二月,房遗爱等人被公开处斩。李恪也被赐死。

吴王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这些人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

唐高宗担心长孙无忌和其它大臣不从,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饮宴,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并以皇后无子来暗示无忌。

长孙无忌却假装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顾左右而言他。

这使得高宗十分败兴,怏怏而回。

后来,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无忌正色拒绝。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

当时是李勣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

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

但唐高宗最终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由此对他怀恨在心。

-

所以一个人在很多处事做人的立场中,不可能完全的都站对角度。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

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

许敬宗奏道:“长孙无忌谋反已露苗头,我担心他知道事情暴露,会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同党,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断处理,尽快拘捕。”

唐高宗当时是个优柔寡断的君主,那时还是于心不忍的哭着说:“我怎忍心把自己的亲舅舅判罪,何况他有扶我上位,给我佐政的功劳......我此般的绝情寡义,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

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了高宗,又引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

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

长孙无忌的儿子当时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

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

袁公瑜一到黔州,不用审讯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因为这人影响力太大了,时间久了,势必死灰复燃。

亦是,阎王要你三更死,亦不留人到五更。

下了大狱,只有千般苦楚等着你忍受,还有百般虐待,几十种酷刑......

长孙无忌死后,家产全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此后很久,到了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将他陪葬与太宗皇帝的昭陵。

于是,这个人最终不谋反的,也成了谋反的事实。

毕竟后面的故事,不由得一个人继续说了。

所以《红楼》中,大户人家所体现的荣华富贵,此后落罪,被抄没家产的凄凉悲催,其实就是一个时代,一群人争名夺利的真实映照。

此刻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他势必卷土重来,清算谋算过他祖父的那一群人。

由此可见,为何官斗与宫斗有着绵绵不绝的大事所驱。

最终人类历史充满了各种明争暗斗,人类并没有把创造和发明,事实用在建设更美好和谐的社会上面。

而是用在私人利益与争权夺势上头。

我写的《治国策论》并不是治理国家的具体作为。

而是过去很多人,错误的行为导致很多恶果的事实评论与剖析。

我在朝堂上横空出世,势必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毕竟来得这一个人,他不熟,也不是**,更不对路。

这以后的朝会一定会有很多人针对我的出现而群起而攻。

落败的人能保住头颅离开大明宫都是很不错的。

很多人在此后还被仇家追杀,罗织罪名,最终搞得家族尽毁的都有。

遑论这些都是二十四位功臣的后人,事实与太宗关系很深厚的凌烟阁群僚。

所以这是一股很强大的朝中官宦势力,它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还是很张狂的一大群人。

我居然保举薛仁贵,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骨咄禄部于云州。

这明显的就是和他们在挑战,在挑战他们的权威和能力,在戳破他们的脸面。

事实上我不知道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在阻碍薛仁贵出兵。

我推举此人,就是从一点来论,它不是阿谀奉承之辈,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才。打败外敌就得用真本事。

半月后,关外传来消息说.......薛仁贵大军首战告捷,大唐军威名远震,突厥见而相顾失色,下马列拜,遁去,仁贵奋击追之,杀万余人,俘二万余人。

此刻我的府衙已经修建成功。

我在新迁入府邸时,看到朝官数百成群结队而来。

其实我的记忆当中,这种场面已经是导演排练了多次了......

所以不过是换了马甲的一群人,换了脸面的一群官来做表面的道场。

只有8成的朝官来了我这里。其余的全部是凌烟阁群僚。

他们事实上不可能来,明着就和我对着干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