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17章 品味不同

我进入兰亭书苑后,武则天此刻很高兴的坐下来说:“上官婉儿你去吩咐下面的御厨,准备几个特色佳肴,我要和这位鸿胪大学士对饮几杯。”

能和武则天独自对饮的男人,我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三个人。

此前最早一个是太宗李世民,后面一个是高宗李治。

其余的人,一个是没有这机会,一个是没有这可能性。

武则天是一个喜欢“才智武功大男人”的女性。

作为我的直观感觉,她并不喜欢小鲜肉。

这毕竟是无志之人,无知之人,对一个胸怀天下,志向宏远的女人,很不公道,不谈公正的说词。

而且是泼粪之语。

这些人并没有射毒箭的资格。

不过世人说起来也是这样......名利地位,加上千般恩宠都在一身后,武媚娘不仅仅是后宫三千粉黛的仇敌,更是朝中数千男人的忌惮。

她如果有群众来打分的话,即使数百次,好评都会是超过80%。

毕竟世人得到了安居乐业,人民得到了太平盛景。

但是朝官在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李峤、苏味道、这些贤才的带领下,国家在一群贤臣的治理下,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问,不得丝毫贪污受贿,只能老实做人为官......毕竟,小人们过得很纠结,一定恨死她了......

向她吐槽和投菜,这是暗中所为,其实谁敢当面如此?

他们的毁谤之词,事实亦无依据。

宫中宦官都是童年男儿净身,一个皮白肉嫩无比,长相貌比潘安的多了去了。她挑选几个在宫中关门闭户偷着玩,孰能知晓?

所以,外面的不过是不懂得常规,不通晓常理,自己想当然......

我在书房里和武皇后一起谈论很多地方治理的问题。

很多问题的关键都是几句话就渗透肌理。

比如百姓物价因为地区的不同,价格差别很大,百姓还受到各商会的盘剥,这些事必得帝国出面给出一个官方价格。

所以安民首先要经济基础稳固。

物价和物产,得有人,得有法去管理。

所以对粮食蔬菜的价格,都要有一个规定,运价要合理,并且打击私人盐帮,肉商,布商谋取暴力。

听到我对各种治理上的举措和意见,这个58岁的女人是越听也是越有兴趣。

很多她此前不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此刻都迎刃而解,诸多问题,烟消云散......

我和武媚娘从午后四点,说到夜里十点,我看看满桌新换上来的茶点,我突然停下说话,对面前的这位皇后说:“更深露重,皇后也是辛苦一天,早该休息了。”

此刻一边坐在我侧后的上官婉儿也是说:“上官先生的衣裳单薄,我得派马车送回临时驻地。很多东西,下人还在加紧打理。”

武皇后是立刻对堂外站立的侍女说:“把西域的狐裘大衣给我拿来。”

一边的廊道下,站着的宫女是立刻答应一声,派属下之人快步跑去屋里取之。

为何这样冷还站在书房的庭院中?

站在屋檐下的回廊不是还可以遮蔽风雨?

这就是规矩,有人来谈论国家大事,宫人都得远离正厅廊道。

所以那一些宫心计故事里的宫女和太监,随意传主子们谈话内容的所谓宫斗故事,并不是真实的,除非他们不怕杖刑,不想再混了。

平时谨言慎行,就是宫女和太监的本分。

越是和平时代,宫中的规矩越是管理得谨慎小心。

何况各宫之间的内人是不可能有时间搞串联的。

-

我虽然感激的穿了武皇后亲手赐予的狐貂大衣,夜里裹在身上出宫也是很冷的,毕竟从脚下传来的冷是大衣不可能抵御的。

出宫得一路走出去。走了半个多小时,身后跟着16个宫女,16个太监,个禁卫军侍卫。

身边走着上官婉儿。

她把我送回临时的空闲居所,她还得回到兰亭书苑去。

所以作为集团董事长助理,其实并不容易。

在一次长安南城,距离玄武门00米的巷子里,我被安排住在一个朝官去后的宅院里。

进入这六房、两院的宅院里面时,整个庭院里,已经由上官婉儿派人在这里打扫一切,还给我从宫里派出来四个宫女,八个太监料理寻常事物。

上官婉儿:“这里都是皇后安排的人,都很可靠,外面的人最好就不要聘用了,在朝中,我能知道今天就有很多人以你为敌,不过即使你千般小心,万般谨慎,还是免不了被人诟病的。毕竟先生博学多才,知晓其中的道理。”

“我行正直之事,得罪某些人是必须的,何况那些还是小人,为了一个泱泱大国,我必须得罪......。”

于是我在下一论朝局之前,至少有几天在这里过自己安静的日子。

我在夜里,两个宦官的服侍下洗了脸,泡了冰冷的脚,等身体略微暖和了些,就在案头写我的《治国策论》。

宫女轮班,晚上是有两个在书房一边陪着的。

所谓的陪着是等我睡下,她们才在一边的小屋床榻上去睡。

我看着她们坐在一边的木凳上,事实已经打扫一天,此刻已经1点,显得很疲乏了......

“月儿,兰儿。你们叫春子他们都去歇着,我看书不用人服侍了。”

“谢谢主人~!”

两个1岁的少女高兴的要退下去。

“等一等,这一盒武皇后打赏我的糕饼,你们拿下去每个人分了。”

我很晚了还在撰写这本治理国家的各种管理心得。

我不可能直接的把如何管理直观的写出来。

只是客观的反应民生,民意。

把诸多的社会矛盾体现出来,管理的毛病指出来。

让皇帝去想如何去治。

否则一群小人就会跳出来破口大骂“你算什么东西?敢替代天子,指点江山,胡说八道......”

世人唯恐躲之不及的治理国家之道,我居然还敢写一本策论?是不是不要命了。

其实这是一本从百姓的角度,去看处事生存之道的故事,看起来是小故事,但是也是治理国家的大问题所在。

用古代君王和百姓之间的故事,来梳理出正确管理国家的方法。

夜深人静,大明宫含元殿......此刻黑洞洞的,白天一群人的议论,好像挥之不去......他们的争吵还在余音绕梁......

身为长孙无忌的孙子,他的一群人在这里是全倾朝野的事实。

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他自然会立刻有一群旧臣之后聚拢过来,以他为核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