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 > 蛮族战皇 >蛮族战皇

第63章 任重道远

金代世宗、章宗时期。

当时的大金国尚有力量,统治北宋时代的中国北方。

金大安三年(11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开始大举伐金,诸王贵族,几乎全都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场战争。

数年间,蒙古军队蚕食了几乎全部的华北平原,并于己115年攻陷金中都。

此后不久,丘处机曾受到过金与南宋的两次征召。

116年,他拒绝金宣宗的借口是:“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则不敢违也。”

其实他本身的道教属地在金朝领地,他不敢违背金人的利益和征兆去觐见了,这无可厚非。

但是要他为金人卖命,他这时的推辞就看得很清晰了。

119年时,丘处机答复南宋宁宗的聘请之词,说法是:“我之出处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知,当有留不住时去也。”

这种记述显然是后来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全真后人对新朝的不得已的美化。

就看当时的时局是,山东尚在金、宋兵锋交加的范围之内,睿智的教主怎么可能会说这样的话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丘处机看得很清楚,金与南宋,都已深深地陷入了困境,受着内忧外患的侵扰——与这样濒于覆灭的朝廷沾染,无异于引火烧身!

所以有远见的丘处机就在他回绝南宋和金人召请的当年,成吉思汗的诏书亦到了。

耶律楚材起草的诏书称成吉思汗“视民若赤子,养士若兄弟”、“七载之中成大业”,称丘处机为“道充德重”之士,又谓“三九之位,未见其人”。

这里其实已经把丘处机“若兄弟”有他则“中成大业”,他是“道充德重”之士,做了重点渲染。

即使不爱俗世君主的奉承,丘处机也是听了飘飘然,心里舒服很多。

再说金朝此刻打压全真教众,也禁止民众信仰道教。

一边冷,一边热。所以何去何从,自然明显。

耶律楚材替成吉思汗表示:要“亲侍仙座”,聘丘处机为“三公九卿”,问以“忧民治世之务”和“保身之术”,虽然“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于不应”,难道不念“众生之愿哉”?

并且在聘请他的公文里,事实列举了文王请太公、刘备顾茅庐的典故以表仰慕,更兼刘仲禄强调“师名重四海,皇帝特诏仲禄逾越山海,不限岁月,期必致之。

丘处机在预料时局、盛情难却,又迫于压力的情况下,“毅然北行”。

这就是故事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

所以,说丘处机当时的作为是汉奸的,只是没有读书,还是个嘴贱客。

换做是他,成吉思汗这样派亲信大臣,正式下函去请,他早梳洗打扮,连夜屁颠屁颠的就跑去了......毕竟高官厚禄,还光耀门庭,谁不会去?

丘处机选李志常等十八位弟子随行。

这里面暗藏深意。

这就是说他不是一个人朝着功名去的,是带着救助苍生,告慰黎民的心,带着弟子去传道的。

而不是一个人,朝着功名利禄大步流星的狂奔而去。

带着众多弟子前往,也是有一个事实见证。

这就是他高明之处,明智之举。

自然,三清观里,我们能看到此人,超脱凡俗的一面......

对于丘处机的往来所历,我们可以在李志常所著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非常详细的去了解。

10年二月,丘处机一行,从山东莱州(山东掖县)出发,宣召使刘仲禄率领二十余骑兵护送,一路北行,经潍阳(山东潍县)、青州(山东益都)、常山(河北正定),三月抵达燕京。

所以一旦听说成吉思汗已从乃蛮故地拔师西征,丘处机写了一封《陈情表》上书成吉思汗,称颂他“天赐智勇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

这正是他对当时成吉思汗的看法,和对未来中原命运的预料。

他知道,铁木真时代就要涵盖中原,只是后方未定,中原则不取。

他表示自己“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图其一见。然道德之心令人戒欲,军国之事非己所能。加之自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老弱不堪,深恐中途不至。不若暂在燕京德兴府盘桓,以待圣驾东归。伏望圣裁,早下宽大之诏,祥其可否。”

然道德之心令人戒欲,军国之事非己所能......

从这个词句中,已经看到丘处机并没有涉政的意图,更没有贪图名利的想法......自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老弱不堪......其实也是事实。

成吉思汗收到这个表文时,当时的蒙古大军已攻下花刺子模国首府撒麻尔罕。

他听了耶律楚材的翻译之后,自然不允所请,这是大才,不是贪恋荣华富贵的虚假泛泛之辈。

即命起草第二封诏书,恳请他西游撒麻尔罕。

此前用词是想念,此番用心是恳请......态度的不同,可见成吉思汗的为人,形象一点不拘泥君主的所谓高大上之说。

如此为帝,千古可传佳话......

佛教居士耶律楚材,在引用了菩提达摩东来传法的故事后,又不惜借道教方面杜撰的老子西去化胡之典,要他奉为楷模。

丘处机被迫继续西行,以七十三岁的高龄,颠簸于马背之上行走于沙海之间,他的诗文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不堪白发垂垂老,又踏黄沙远远巡。”也是说了他事实背负着大汉子民此后的命运。

虽然历史上片面的说,此刻的成吉思汗索要不死之药的急切之心,由此可见!

不过是庸碌之辈,自己的短见之说。

其实早前60年,成吉思汗不会要?

此前那60年的时间,什么时候不会去求一颗备着?

见到成吉思汗后,丘处机知道这是诚心的聘请自己来这里的。在被问到路上的千辛万苦时,丘处机说:“山野之人奉诏而来,此乃天意。”

他把天意一词加重来说,也是准备为后来的很多传道做一个铺垫。

爽快的蒙古大汗接着便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

丘处机:“山野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不死药。”

所以作为道长,这样的回答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一种对真理的信念!

所以历史上的评论系:丘处机的坦然正是他高于历代宗教家的地方,仅此就配得上“非凡”二字。

其实就当时而论,超凡都可以配的。

丘处机选李志常等十八位弟子随行,从燕京北上,取道呼伦贝尔草原,由此折而向西,横越蒙古。路途历经近4年。

自然游历中华北部关外,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镇海城,西域风光,......穿过新疆西部,自撒麻尔罕起行,经碣石城、越铁门关、渡阿姆河,最终抵达八鲁湾成吉思汗的行宫。

这也是修道者的一种人生、人文、自然地理的历练。

丘处机人到老年,能这样出国旅游一次,一生也是够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网游之NPC人生零一队长河图洛书圣光下的死亡领主天云帝尊夺旗末世之植物金属大师重生之老子是皇帝猎命君王两极战记